輕浮和虛榮是不知足的貪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後,結果必然犧牲在自己的貪欲之下。
——莎士比亞
有一個女孩子,自小就患了大腦麻痹症,這種病會使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也會時常亂動,連說話也說不清楚,嘴裏總是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
這樣的人,在常人看來,已經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正常生活的可能,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
但這個女孩子硬是靠她頑強的意誌,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講會上,一個中學生冒昧地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
她笑了笑,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美;
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我會畫畫;
五、……
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隻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
如果我們的眼睛始終盯著缺陷,生活將毫無希望。隻看自己擁有的,這是一種多麼昂揚的人生態度。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有人身體殘缺,有人先天患病,有人生活在貧苦之家,有人生活在偏遠農村……但是,當我們麵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態度。有人會怨天尤人,埋怨社會的不公平;有人會自憐自艾,不思改進;有人會安於現狀,坦然待之;有人會像故事中的女孩子那樣奮發圖強,充分發揮自己擁有的東西,為自己掃開雲霧。
“我隻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這是一種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總是盯著自己的缺憾而悲觀失望,我們應該多看看我們擁有的東西,並且利用好這些東西。缺陷的存在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隻能彌補它。
孩子的心靈是十分敏銳的,在他們與身邊的小朋友接觸時,也往往會敏銳地發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的個子要比鄰居的小朋友矮好多?”“為什麼我的皮膚比隔壁小妹黑?”……有些是無關緊要的小問題,而一旦孩子身上確有一些殘疾和身體上的遺憾時,父母可能就會覺得無法回避卻不好做答。
其實,隻要讓孩子不要隻看他缺少的,而讓他看到自己擁有的,就會讓他更懂得滿足,更知道珍惜。
是的,為什麼不告訴孩子,他還擁有你對他的愛,他還擁有溫暖的家,他還擁有明亮的眼睛,靈巧的雙手……既然擁有了這麼多,又何必為隻缺少的一點點而難過呢?
讓孩子擁有知足的心態,孩子就擁有了無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