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開智培養
釣魚是一種開發寶寶智能的好方法,不妨讓那些做事沒有耐心,喜動不喜靜的寶寶學著釣魚。釣魚的益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1)釣魚必須聚精會神,心無雜念:這就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多寶寶都知道“小貓釣魚”的故事,小花貓三心二意,一會兒捉蜻蜒,一會兒捉蝴蝶,結果一條魚也釣不到;而集中了注意力之後,很快就釣到了大魚。由此可見釣魚是集中注意力的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
(2)心無雜念才能“積思生慧”:古人有“寧靜以致遠”之古訓。如果長期處於緊張學習的狀態,大腦就會高度緊張,而釣魚則是一種較好的休息方法。但釣魚決不是消極的休息,而是一種集運動與鬆弛於一體的主動休息法。釣魚時環境地點的選擇,風向、水流的選取,投餌、垂線的判斷,都是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因此,它又是一種提高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的訓練。
(3)釣魚是一種野外活動:人在大自然中,空氣清新,山清水秀,鳥語蟬鳴,對人的身心能起到通暢、鬆弛、怡悅的作用。因此,在緊張的學習間隙,家長可帶寶寶去釣魚。
下棋益智培養
棋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軍棋、跳棋等很多種,其中尤以中國象棋和圍棋最為普及,而這兩種棋對智力的促進、鍛煉及開發的作用不可低估。下棋是一種娛樂性、體育性、智力性俱備的文體活動。
由於下棋趣味性、爭鬥性較強,需要大腦的劇烈活動。因此,也可作為少兒智力遲滯、智力減退的治療方法之一。下棋必須決出勝負,兒童的好勝心最強,為了在棋盤上獲勝,就必須苦思冥想。勝者欲罷不能;負者發奮爭先,使雙方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思維鍛煉。
寶寶一般都喜動不喜靜,但下棋卻要求平心靜氣、全神貫注、摒除雜念、謀定而動,這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精力的寶寶來說,是最好的集中注意力的訓練方法。
棋局變化莫測;機會稍縱即逝。果敢者能抓住戰機,贏得勝利;遲疑者會坐失良機,追悔莫及。因此,下棋對培養寶寶的判斷能力和決斷能力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手段。
棋類運動雖然對智力開發的作用很大,但是,為了適應寶寶的身心發育特點,在下棋方麵也應有所要求和限製。
(1)時間適度:愛下棋的寶寶大多有“癮”,有時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但寶寶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大腦的思維能力有限,如果樂此不疲,甚至通宵達旦,就會造成身體疲乏,影響德、智、體全麵發展。因此,對寶寶下棋的時間要有限製,每次對弈,最多不宜超過2小時,年齡越小,時間越要短。
(2)適時調節寶寶心理:勝者容易沾沾自喜、狂妄自大;而負者則容易耿耿於懷、心中不服。這就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狀態,甚至反目成仇,影響團結。對此,老師和家長要經常用“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類的話來教育他們,並告之勝了不要驕傲,輸了也不要氣餒,吸取經驗教訓才是最重要的。
(3)保持動靜結合:下棋時雖然大腦在進行劇烈的運動,但是身體其他部位則長久地不活動。長期如此會影響肌肉發育和造成食欲不振,吸收不良。因此,下棋之後要督促寶寶做些跳繩、跑步等體育活動,動靜結合以達到生理平衡。
智能遊戲培養
1.踩風鈴的影子
培養目的:
提高寶寶靈活控製身體的能力,增強寶寶腿部的彈跳能力,發展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提示:
(1)父母不僅要讓寶寶踩到風鈴的影子,而且適當地變換影子,並適時地提高遊戲活動的難度。
(2)一般安排在寶寶能比較輕鬆地做出雙腳向上縱跳的動作以後進行。
2.穿爸爸媽媽的鞋走路
培養目的:
(1)穿爸爸媽媽的鞋走路可以幫助寶寶獲得與平時自己行走不同的感覺,提高寶寶控製身體的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寶寶形成有關“大”與“小”、“重”與“輕”的概念。
(2)穿爸爸媽媽的鞋走路可以提高寶寶的平衡感覺。
遊戲內容:
(1)在父母和寶寶都上床的情況下,爸爸或媽媽可讓寶寶幫大人去拿一件東西,並示意讓寶寶穿上媽媽的高跟鞋,或爸爸的大拖鞋。
(2)在拿到東西後,讓寶寶站在地上把自己穿的父母鞋與自己的小鞋比一比,看一看誰的鞋大,誰的鞋小,拎一拎誰的鞋重,誰的鞋輕,可逐漸幫助寶寶形成初步的概念。
3.小飛機飛了
培養目的:
鍛煉寶寶手臂的關節和肌肉,提高寶寶手臂的投擲能力。
遊戲內容:
(1)父母用廢舊報紙或其他各種顏色的紙,疊成小鳥、小天鵝、小飛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