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這個年齡的寶寶說話,有一種遊戲方法,就是從口袋裏掏出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寶寶說出它的名稱。但是,即使知道很多名詞,也不能表達自己要求的寶寶,不能算是會說話。因為,人的創造和聯係的行動,沒有語言是不行的。
大人和寶寶,寶寶和寶寶,他們之間的生活,如果能用語言聯係在一起,才算發揮了語言的作用。
不需要設專門課程來教說話。寶寶也好表現自己的興奮感情。作為父母必需給寶寶創造表現這種興奮感情的場麵,找話同寶寶說,讓他們很好地接受。寶寶說出同自己的感情相適應的新鮮詞語,也是一種模仿性的創造。
所謂觀察大自然,不能把大自然當作毫無感受的複製畫給寶寶們講解。寶寶第一次麵對大自然時,媽媽必須留意經常可以使之激勵的地方。要知道人生不是對大自然的臨摹,而是要改造大自然。
交友培養
幫寶寶交朋友其實是有技巧的,隻要您能按照下麵列舉的方法去做,寶寶很快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
(1)家庭聚會:所謂的家庭聚會,是指通過您的邀請,經常和有相同年齡寶寶的父母舉辦聯誼性活動,讓寶寶在輕鬆的過程中結交新朋友。
(2)經常利用節假日帶寶寶到小朋友多的場所:如去文化中心、公園以及兒童樂園,讓寶寶有機會和其他小朋友自然聊天,甚至在一起玩耍。如果寶寶一時無法自我融入,也可由您充當“橋梁”,帶領您的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3)鼓勵寶寶參與兒童社團或暑假夏令營:在參與活動中寶寶通常都可以很自然地玩成一片。
(4)給寶寶做示範:所謂的示範,就是把您的一套結交朋友的方式或模式做給寶寶看,寶寶就很容易從您的行為模式中學到交友之道。
(5)與寶寶一起閱讀:多閱讀有關描述“交友”方麵的兒童故事書,也可以用“接力說故事”的方式,和寶寶一起編個“我交到一個好朋友”的故事。故事中盡量闡述結交朋友的好處,以及故事的主角是如何交到好朋友的。
(6)了解寶寶的朋友:在寶寶交朋友的過程中,您有必要了解他所交的朋友,這樣一方麵可以給寶寶提供您的看法與建議,另外也可幫他解決交友時所碰到的困難。
有許多本來是很好的寶寶,但因為與同班裏的有壞習慣的寶寶做夥伴,慢慢地受他們的影響也變“壞”了。例如有許多學生常常把鉛筆放進嘴裏潤潤,這種壞習慣大概是向別人學來的,父母應當注意寶寶的這種行為。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社會上的朋友不是個個都好的。同好的寶寶做夥伴,就受他好的影響;同有壞習慣的寶寶做夥伴,那就要受他的壞影響了。寶寶思想簡單,尤其容易受夥伴的影響。他的夥伴喜歡罵人,那他以後也喜歡罵人;他的夥伴喜歡說壞話,那他以後也喜歡說壞話。因此寶寶與夥伴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作為父母要慎重為寶寶選擇夥伴。
行為規則培養
5~6歲的寶寶比較三四歲時已經長大了不少,但還是不能很好地控製與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家長應該為其製訂行為規則:
1.規則要簡明、扼要
有兩位家長在給5~6歲寶寶訂行為規則時,一家說“不能打人”,另一家說“別人沒打你的時候,你不能打人”。
前一家規則很明確,表明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打人都是不對的,而後一家規則卻很模糊,叫幼兒無法作出明確的行為判斷。因此,定下的規則要清楚、明確,不可模棱兩可。
2.語氣要堅決
製訂規則時,家長語氣要堅決、果斷,叫寶寶感受到這個規則必須執行,沒有任何違反的餘地。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規則達到預期目標。
3.不可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製訂規則的目的是為了讓寶寶明辨是非,培養自我約束能力。因此必須贏得寶寶的理解和認同,萬萬不可引起寶寶的反感。更不要借題發揮,羞辱、挖苦寶寶。
減少情緒對執行規則的影響:規則一旦定出,執行起來要嚴格,不能隨家長情緒的改變而變化。如家長心情好就軟化規則,心情不好就超越規則(懲罰、訓斥等),這樣做隻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