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世同堂(2 / 3)

換了筐再把整片的桑葉不薄不厚鋪均勻喂食,沒多久蠶寶寶顏色變淺再變白一直到成熟,我們就把晶瑩剔透的蠶寶寶放到用麥稈做的蠶山上,我的任務基本完成了。

養蠶期間,經常可以聽到誰家的蠶寶寶死了多少,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周邊的人就會感歎好可惜啊。因為奶奶的精心喂養,我家幾乎沒發生過死多少蠶寶寶的事情,滿屋子可以聞到桑葉味道,還有“刷刷刷”整齊的吃桑葉聲音。

小時候的我非常有成就感,每天放學回家把爺爺砍回來的桑植拿手上,把桑葉一片片摘到大竹籃裏,偶爾會看到一個兩個紅紅的桑葚摘下來放嘴邊,叫一聲:“好酸啊!我還是自己去樹上摘好了。”

我就在奶奶和一眾相鄰的誇獎聲中長大:鳳凰最孝順聽話,讀書又好還不讓人操心,能上山采茶能下地拔秧割稻穀,割完花草還會幫忙切豬草。

那些時候我太太很自豪:“小囡啊,最乖了!是爺爺奶奶的好幫手。”

小鳳回來的日子不多,我很少見到父母,小鳳回來我們也各有各的小夥伴。

農忙季節放假,爸爸總是會動員家裏孩子們下地,堂弟堂妹三個還有兩個表弟都會被吸引過來,我和同歲的堂弟肯定是下地幹活,小的幾個在曬穀場偶爾趕一下麻雀或家養的小雞小鴨。

爸爸出錢給我們加餐,高興老板家買回來的大肉包子或者小餛飩人人有份,那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我們鎮上的高興老板長得高高壯壯,頭發剃得光溜溜的。夏天經常看見他穿一件白色棉背心的形式出現,永遠幹幹淨淨,他家的油條黃黃的很好吃。

初中早自習,冬天的時候得摸黑去,路過他們店就會掏出錢買一根或者買一個油炸肉包子。記得肉包子白麵的是5分一個,油炸的是6分一個,吃一口真是唇齒留香。

媽媽在小鎮穿得屬於比較時尚,認識的不認識的年輕人都會叫她一聲大嫂。

媽媽的家鄉在遙遠的西南靖城,一個三線城市。聽說媽媽是通過朋友介紹和爸爸書信往來,自由戀愛後義無反顧來到了浙江。

工作忙碌的媽媽同在小鎮,平時很少回奶奶家,我們會經常送點食物或蔬菜去媽媽那邊。爸爸回家的日子媽媽會回來,她踩著高跟鞋在廚房給我們加菜,經常大魚大肉吃得噴噴香。

晚飯後爸媽和妹妹一家三口就回去了,我則留在家裏和奶奶同睡一張床。奶奶家裏大房間空著,那是爸媽的房間,裏麵有大衣櫃書桌寫字台等。

生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就是如此,一直到我上了初中。

夏天的菜吃得最多就是番茄炒蛋,爺爺要喝點小酒,中午會在前麵躺椅上午休一會再等日頭小一些帶著鋤頭等出門。

我們通常在後門梧桐樹下戲鬧,聽著知了叫聲嫌棄它們太煩躁。爺爺回家偶爾帶回一些野草莓或野果,有時候也有一些泥鰍。

看見我會樂嗬嗬的從擔子上遞過幾串狗尾巴草串回來的山莓,我會笑眯了眼露出兩顆小兔牙。爺爺就會不經意間勾起嘴角,再從南瓜葉或者其它地方拿出一小堆山莓放小碗裏遞給太太說:“媽,這是你的。”

我經常說:“爺爺,我想吃冬瓜還有絲瓜。”

爺爺會摘一個大冬瓜回來,或者摘幾根絲瓜回來。絲瓜的根蒂上小黃花可新鮮水靈了,有時候還有幾個紅透的西紅柿一起遞過來給我。

我偶爾會叮囑說:“爺爺,明年你記得多種點冬瓜,太好吃了,太太放的火腿片好香哦。”爺爺通常會拿著一杆旱煙杆吸一口吐出來,麵無表情說:“鳳凰那麼愛吃冬瓜啊?嗯,明年爺爺給你種多多的,想吃多少有多少。”

我一聽就樂開懷,去和太太說:“太太,明年爺爺要種多多的冬瓜給我吃,咱們再多醃製一隻火腿吧,火腿很好吃耶。以後我們別把家裏醃好的火腿忘記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