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1)(1 / 3)

1.數學大師陳省身的經驗

一位家長帶著她的孩子找到我,對我說:“請幫幫我的孩子!我真著急啊!”

她的孩子今年15歲,馬上就要參加中考了。孩子平時的成績不錯,在班裏名列中上遊。這個成績,正好處於重點中學錄取線的邊緣地帶。父母希望他能考上市重點中學,這樣就更有把握考上重點大學。孩子平時很懂事,特別是上了初三以後,整天忙忙碌碌。早上起得很早,晚上放學回來,吃過飯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學習就到十一二點,別人都睡覺了,他還要繼續看書。

父母看在眼裏,嘴上不說,心裏卻很高興,知道孩子懂事、聽話了。有時候怕孩子累壞了身體,就勸他早點睡,孩子卻說:“要複習的功課太多,時間總是不夠用,不努力不行!”

可是幾個月過去了,孩子參加了兩次模擬考試,成績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還下降了十幾名。這下子父母急壞了,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他們用急切的眼光看著我:“怎麼辦?到底怎麼辦?”

其實,這對父母所麵臨的問題並不少見,相反,在我的經驗中,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有過同樣的困惑:每天都看見孩子規規矩矩地坐在桌前學習,十分努力的樣子,可為什麼每天的作業總是完不成?考試成績總是上不來呢?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著許多家長,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導致孩子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有許多,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孩子不會利用時間。

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我與他交談了許久,又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親自到他家裏觀察孩子學習的情況,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

原來,這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毛病,就是隨意性太強,缺乏計劃性。比如整個晚上他有數學、英語和物理三門課要複習,他卻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一會兒拿起數學書做兩道習題,如果遇到了難處,做不下去了,就換本英語書看一會兒,稍微覺得有點困難,又換本物理書看一會兒……一晚上下來,看起來忙忙碌碌,好像每一科都看了幾眼,其實都隻是浮光掠影而已,實際收獲很少。

此外,這個孩子學習的時候還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不夠專注。看書、寫作業的時候總要戴上耳機,還特別好動,一會兒摳摳眼睛,一會兒挖挖鼻子,房間外麵有點什麼動靜,他也要豎著耳朵聽半天。

每天晚上他都要學習三個多小時,可是真正用上的也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了。

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我對他們的父母說:“你們孩子的主要問題就是時間利用效率太差,時間大多浪費了。”為此,我提出了幾條建議:

1.提前安排好每天晚上要看的功課

合理安排複習各門功課的時間,不要盲目複習。不要一會兒看看這門,一會兒又看看那門。晚上看書之前好好想一下,今天晚上要複習哪些功課?每門功課大概要花多少時間完成?

有了這樣一個大致的時間安排,可以鞭策自己盡量按照進度學習,避免隨意性。在每天學習結束的時候要想一下今天自己是否完成了預計任務?如果沒有,問題出在哪裏,如何改進?

2.有針對性地複習

不要不管語數外、物化生,都不分輕重地分配同樣的時間。複習功課之前想想今天上課老師都講了哪些,自己有哪些沒有消化,應該在哪些方麵加強?多安排一些自己比較弱的科目進行複習,對於自己掌握得比較好的科目,可以少安排時間,甚至是不安排時間,這樣的學習會更有針對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3.集中注意力學習

學習的時候就要專注,不要像小貓釣魚,三心二意,要改掉那些做作業聽音樂、隔個三五分鍾就要動一動的壞習慣。

他的父母聽從了我的建議。經過幾個月的鍛煉,孩子的學習效率果然提高了,學習不再像以前那麼累,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到了第三次模擬考的時候,成績排在了重點線的前列,最終也如願地考上了重點高中。

學習的效果與學習時間的長短並沒有必然的聯係,並不是說學習時間長,效果就一定好,成績就一定高。許多孩子看起來學習的時間很長,但時間利用效率太低,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被浪費掉了。而善於利用時間的孩子,卻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著名數學家、20世紀世界最著名的幾何學家之一的陳省身,15歲時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入南開大學本科研修數學。年輕時的陳省身學習非常刻苦,然而他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時間的人。他在談到怎樣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時,說的可謂是一針見血:“對於每個人來說每天的時間是一樣多的,就看他怎樣利用了。用好了,可以用一倍的時間取得雙倍的效果,用得不好,雙倍的時間也未必取得一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