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每天的學習量要恰到好處,如果把一天的學習量定得太高,孩子為了完成數量就常常會忽略質量,計劃就容易流於形式;但如果定得太低,輕而易舉就能完成,孩子則容易產生滿足感,甚至是鬆懈。恰當的學習量是稍微高出一點孩子的日常能力,讓孩子稍加一點勁才能完成,給孩子一點壓力,同時又讓他“可望也可及”,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成績,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性格,培養不怕困難的堅強意誌。
5.合理分配學習時間
老師們都喜歡對學生說這樣一句話:“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個小時,你利用好了,成績就好,利用不好,成績就上不去。”想想也是,同樣的孩子,誰也不比誰笨多少,都是早上八點上學,晚上五點放學,大家都花差不多的時間學習,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效果就好,而有的孩子學習效果就差呢?這裏麵的訣竅就在於會學習的孩子能夠科學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
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孩子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就顯得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呢?
首先,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驗:凡是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孩子,無一例外的都是善於利用課堂時間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課堂學習時間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時間。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當堂就能理解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就等於抓住了學習的主動權,就可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其實,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都是孩子們必須掌握的內容,也是考試常考的重點內容,隻要掌握了這些知識點,應對考試基本上就不用發愁了。有一些孩子,白天上課不認真聽講,對老師的講課不重視,晚上回家一個人偷偷地“加料”,看各種課外輔導書、做課外習題,每天都搞到很晚,這樣的孩子,也許會算幾道難題怪題,但卻常常抓不住老師講的重點,所以總體成績往往並不如意。
充分利用課堂學習時間,就要全神貫注地“投入”。上課的時候,孩子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做好課堂筆記,千萬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人端坐在書桌前,心卻早不知飛到哪裏去了。用好課堂時間,掌握老師講述的知識點,課後再稍加複習,就可以掌握這一天的學習內容了,這樣才不會犯“丟了西瓜撿芝麻”的錯誤。
其次,要利用課餘時間做好預習和複習。
可以讓孩子在課前做好預習,這樣就對老師要講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接受起來就特別快,而且,上課時還可以對自己在預習時沒有看懂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課後還要做好複習,即使上課全都聽懂了,但學過的內容如果不加鞏固,是很容易遺忘的。在課後一定要做好老師布置的作業,來鞏固新學到的知識。
第三,對各個科目做有針對性的學習。
學習的科目越多,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就更要合理地分配時間,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以一名理科學生為例,學習的五門主要科目是語文、英語、物理、化學、數學。
語文的學習需要不懈的積累。無論現代文的字詞、語法、文學常識,還是文言文的字句都需花大量時間來積累整理,而且需要不斷地練習和鞏固,才能運用自如。可以要求孩子在每天晚上花二十分鍾把課堂內容較快地瀏覽一遍,使所學內容得以鞏固。除了在平常給予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外,可以要求孩子在雙休日抽一定的時間進行階段性的總結,以免遺忘。
英語也是一門需要積累和經常複習的學科。學習英語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給英語一定的學習時間,學過的單詞、短語要反複地朗讀、書寫、記牢;每天要抽出二十分鍾大聲地朗誦課文,對於常用句型要熟記,能默寫。日積月累,英語成績就可以得到明顯的進步。
學習數理化則需要做大量的練習。要記牢每一個重要的公式、定理,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時間,把老師上課講過的例題重新演算一遍,這樣就了解了這一類型題目的解法。除此之外,課餘還要做一定數量的習題。做題不要隻圖快,不圖精。要弄清楚題目中的道理,知道該使用哪些知識點、哪些公式來解題;做題時應該周密思考,把思路擴展到其他同類型的題目上,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做練習還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隻有堅持不懈地練習,才能使成績有所提高。切忌在某幾天突擊做幾道題就完事,這樣隻能是囫圇吞棗,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