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這個“惡魔”時刻在逼近我們,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提高警惕,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不但要從生理上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更重要的是要從心理上來嗬護我們純潔的心靈,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拒絕毒品的心理戰術。本章將重點從心理保護方麵介紹如何識別假麵具、如何避免不良環境的影響等拒毒知識,從而達到未雨綢繆的效果。
第一節保持高度的警惕
一、別被表麵現象迷惑
在前麵我們提到了毒品的危害,它禍國殃民,致使家破人亡,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受到極大摧殘。
我們也知道吸毒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生產製造、走私、販賣、運輸毒品更是法律所不允許的,必會受到法律製裁。那麼怎樣對待毒品呢?
案例1:
昆明市的一對夫妻雙雙吸毒,為獲取毒資,丈夫偷盜被判了刑,妻子四處遊蕩,以出賣肉體來滿足吸毒欲望。可憐他們兩歲的幼女落入毒販手中。當毒販煩悶或不順心時,便折磨孩子取樂。幼女被毒販繩捆、針紮、棍打、煙頭燙,甚至被咬爛乳頭。毒販還利用孩子作為販毒工具,將海洛因綁在幼女的大腿內側進行偷運。雖然毒販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幼女受到的身心傷害卻永遠無法彌補。
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有一個初始吸毒者說:總說毒品不是好玩意兒,你不知道吸完以後的感覺,愜意、亢奮、舒服、飄飄欲仙的感覺,總讓人回味無窮。然而,他隻想到了一方麵,當吸上癮之後,若斷了藥就會出現抽搐、疼痛、奇癢無比的症狀,猶如百爪撓心,讓人失去控製、喪失理智、喪失人性。承受戒斷的痛苦更是生不如死,其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包括中樞神經係統活動在內的多種反應,如全身起雞皮疙瘩、打寒戰、焦慮不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汗流涕、陣顫抽搐、身體蜷曲、血壓升高、脈搏加快等,甚至出現幻覺、呼吸抑製和視覺模糊的症狀。
吸毒成癮後,就會出現靜脈注射的現象,這樣長期注射不僅損害身體,還容易感染、傳播病毒,所以說吸毒時的快感正是使你長期不快樂的先決條件。作為中學生,我們一定要認識毒品的“利害”,有百弊而無一利的東西,我們絕不能沾。
二、言行要謹慎,防止引誘
在日常生活中,見縫插針者甚多,毒販們總是引誘弱勢群體來從事犯罪活動。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育階段,知識麵不廣、缺乏閱曆和經驗、思想方法簡單、易衝動、易受外界影響、好奇心強,對有些東西總想親自嚐一嚐、試一試。但是這種好奇心也要因人而異,因事而論。在這裏,給中學生提些意見:
(一)防人之心不可無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麵對變化莫測的社會,我們要多一些謹慎和防備,切莫因小失大。例如我們出去旅遊、走親戚時坐火車,會遇到天南海北的“車友”,談到投機時,他們會給你些煙、食物、水果等東西,應友好地拒絕;住院遇到同室“病友”親切關心,在所難免,但要善意地拒絕他向你推薦的藥;同學間盡量要保持密切的關係,維護友誼,但不要總接受同學的饋贈,要認清同學間不是“酒肉朋友”;不要向外人透露你家的收入情況;不要攀比富貴;不要頻繁出入網吧、錄像廳、練歌廳、遊戲廳、台球室、保齡球室、舞廳、賭場等不符合中學生身份的場所;不吸煙、不喝酒、不聚眾鬧事,不要盲目相信朋友、親戚、鄰居、路人缺乏根據的輿論;遇到大事小情要多與父母商量,尋求解決辦法,不要獨自承受困難與痛苦,不要把自己悶在家中,要多與外界接觸,多與人交流,常看電視、報紙、書籍,充實自己、陶冶自己。
(二)讓自己動起來
中學生時代是富有朝氣的時代,活潑、開朗、純真是中學生的天性,所以一定要體現時代氣息,要動起來。不要年紀輕輕的就懶得學習、懶得運動。要培養恒心和毅力,早睡早起,多打打球、跳跳繩、踢踢毽……隻有動起來,才不會在生活中百無聊賴,才不會接觸不三不四的人,才不可能有機會陷入“毒”潭。
(三)增強法製觀念
法律是由立法機關製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遵法、守法、護法是青少年朋友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社會在變化、發展,新事物、新東西也在層出不窮地出現。對於中學生來說,一些帶誘惑性的東西具有麻痹性,使中學生很難分清好壞。
案例2:
他,一個年輕帥氣的小夥,擁有四世同堂的家。但是他是個耐受不住生活清寂的人,他總是想尋求些不同尋常的事做。那年,他靠一個小救生圈,偷渡去了我國的香港地區。到香港後,他不願再讀書學習,便先後在玩具廠、酒樓等單位上班掙錢。在香港賺錢比大陸容易,有了錢後,他便開始花天酒地、為所欲為。大肆追求享受的他,泡舞廳、入賭場、打架鬥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近了黑社會組織。為了能站穩腳跟,為了能擴充地盤,為了能獲取更多的錢去繼續再“逍遙”,他選擇了為黑社會的人跑腿、報信、販毒,並學會了吸毒。不能再去工作的他便開始同賭客、毒友們在一起鬼混。時間不長,他便因吸毒被遣送回了家,家人為了能讓他務正業,便每月給他300元生活費,且為他找了媳婦。為了吸毒和淫樂,他偷光了妻子的錢財;孩子出生一個月了,妻子卻不知他的去向。忍無可忍的妻子與他離了婚。離婚後,他更加為所欲為地去偷民宅、盜商場、敲詐婦女。多次受到公安機關的拘留、審查和收容的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坐牢專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