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員對毒品的依賴包括生理依賴和心理依賴。一般生理依賴通過藥物治療可以解決,但是戒毒人員的心理依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是特別容易驅除的,這也是戒毒人員難以擺脫毒品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對戒毒人員進行心理輔導是非常必要。本章將介紹目前在戒毒心理矯治中較常使用的幾種心理療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第一節脫毒期的心理輔導
一、脫毒期的心理特點
吸毒人員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精神係統受到了破壞。在很多國家,吸毒人員首先被看作是精神戒毒人員,從這個角度來看,吸毒人員既危害了社會又損壞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既是一個違法者,也是一個需要社會救治的戒毒人員。經過脫毒治療,戒毒人員的生理機能初步得到了恢複,注意、記憶、思考的能力也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由於戒斷綜合征的出現,再加上有些人反複戒毒失敗,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負麵影響。
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麵特點:
(一)認知方麵的特點
戒毒期間是戒毒人員心理活動最複雜多變、心理矛盾和衝突最強烈的時期,如自尊與自卑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感情與理智的矛盾,知與行的矛盾,需求與滿足的矛盾,這些內心矛盾使得戒毒人員常處於感情的漩渦之中。我們常看到不少戒毒人員在戒毒初期很短時間內就戒斷了生理上的毒癮,當他們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對前途充滿了信心時,卻聽到散布於戒毒場所的“毒癮易除,心癮難戒”、“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終生想毒”等論調;看到“二進宮”、“三進宮”、“多進宮”吸毒人員的泛濫後,又很快陷入了沮喪、失落的情緒之中。正是因為戒毒人員缺乏正確的認知方式及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們不善於進行自我調控,對挫折和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和能力準備,從而容易對戒毒期間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感到無能為力,以致進一步加深心理失衡及心理變異。
(二)人格特點
近年的戒毒研究表明,大部分吸毒人員在吸毒前就已有一定的人格缺陷與人格障礙,其人格特征表現為非積極進取,缺乏激情,缺乏社會交往和逃避現實。他們吸毒後,因受社會、家庭對戒毒人員負麵評價的影響,在就業、交友、婚姻、經濟等方麵麵臨巨大的阻力,進而引發和加劇吸毒人員情緒、人格等方麵的不良狀況,刺激他們對毒品的渴求,並使他們借助毒品麻醉自己以暫時擺脫眼前的困境。當他們承受社會、家庭及周圍環境的負性評價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有可能從無奈、自卑、逃避、封閉的心理轉化為對社會和家庭的不滿、仇視、報複等心理,逐漸發展成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調查顯示,吸毒人員都具有意誌力薄弱、行為退縮、缺乏信心等回避型人格特征,其抑鬱、焦慮等神經症狀表現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吸毒人員性格孤僻、多疑、抱怨,再加上其反社會型人格特點,使他們難以適應戒毒場所環境,難以與其他人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吸毒人員遇事缺乏理智,易走極端,很難接受戒毒場所工作人員的教育,有時甚至強烈抵製和對抗。
(三)情緒、情感方麵的特點
由於戒毒人員具有特殊的心理問題,其情緒、情感也不同於常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情緒不穩定。戒毒人員入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理脫癮及康複治療,其急性戒斷症狀或稽延性戒斷症狀會逐漸減輕甚至基本消失。但由於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應,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個人情緒極不穩定。而且,由於海洛因、鴉片等阿片類和大麻類毒品能夠在一定情況下產生欣快感,雖然他們在教育改造過程中難以獲得毒品,可一些特定因素仍會喚起他們對吸食毒品的感受,其對毒品的心理渴求將長期存在。
2.喪失生活信念,自尊心弱。吸毒人員在吸毒後,往往被家庭和社會厭棄,或婚姻破裂,或同朋友分手,或就業無望。這些因素造成戒毒人員明顯的負性情緒,使他們對自己的人生不再抱有希望,缺乏重新生活的勇氣,情緒低落,逃避現實,對自己估價過低,感覺無能等。這些負性情緒對於戒毒人員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它們有可能使戒毒人員喪失戒毒的動力而再次依賴毒品。
3.孤僻、多疑、易抱怨。多年的吸毒、戒毒經曆以及心理的變異和人格的改變往往使戒毒人員失去了親人、朋友的信任和關愛,使得他們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養成多疑、孤僻的性格,對家庭和親人情感淡漠,自卑、多疑,對他人失去信任,對事物失去信心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