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做了一場叫做人生的美夢

心態至上,得意失意皆從容

對於“得意忘形”,人們往往很容易理解,其實,人世間還存在一種情況——“失意忘形”。其意思也不難理解,就是說有的人本來很好,富貴得意,對任何事情都處理得很好;然而一旦失意,卻連人也不願意見,自卑、煩惱接踵而至,完全變了一個人。

一個人,如果真的能夠學會放下,就是佛的境界,就會無為無不為,逍遙人間。

禪宗經常用一句話:放下,就是丟掉了。做了好事馬上須要丟掉,這是菩薩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丟掉。有些人說,好事我可以丟掉,就是痛苦丟不掉啊!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麵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開的話,痛苦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經常告誡人,不要得意忘形,這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人發了財,有了地位,有了年齡,或者有了學問,自然氣勢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所以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難。但是以我的經驗還發現另一麵,有許多人是失意忘形。這種人可以在功名富貴的時侯,修養蠻好,而一到了沒有功名富貴的時侯,就都完了,都變了;自己都覺得自己矮了,都小了,於是變成失意忘形。

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真正學佛法,並不是叫你崇拜偶像,並不是叫你迷信,而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這才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

辜鴻銘先生說,一個人如果能受得了寂寞與平淡才是真正的修養到家,得意不忘形,失意更不忘形。

有一個阿拉伯富翁,在一次大生意中虧光了所有的錢,並且欠下了債,他賣掉房子、汽車,總算還清債務。

此刻,他孤獨一人,無兒無女,窮困潦倒,唯有一隻心愛的獵狗和一本書與他相依為命。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他來到一座荒僻的村莊,找到一個避風的茅棚。他看到裏麵有一盞油燈,於是用身上僅存的一根火柴點燃了油燈,拿出書來準備讀書。但是一陣風忽然把燈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這位孤獨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對人生感到痛徹的絕望,他甚至想到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立在身邊的獵狗給了他一絲慰藉,他無奈地歎了一口氣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來,他忽然發現心愛的獵狗也被人殺死在門外。撫摸著這隻相依為命的獵狗,他突然決定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世間再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了。於是,他最後掃視了一眼周圍的一切。這時,他發現整個村莊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靜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屍體,到處是屍體,一片狼藉。顯然,這個村莊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整個村莊一個活口也沒留下來。

看到這可怕的場麵,老人不由心念急轉:啊!我是這裏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此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老人欣慰地想,我是這個世界裏唯一的幸存者,我沒有理由不珍惜自己。雖然我失去了心愛的獵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這才是人生最寶貴的。

老人懷著堅定的信念,迎著燦爛的太陽又出發。

故事中的老人,在失意甚至絕望的狀態下,重新尋回了希望,趕走了悲傷。這不能不說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大轉折。聯想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遇到失意或悲傷的事情時,一樣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你的演講、你的演唱、你的書本和你的文章沒有獲得成功;如果你曾經尷尬;如果你曾經失足;如果你被誹謗和謾罵,請不要耿耿於懷。對這些事念念不忘,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占據你的快樂時光。拋棄它們吧!把它們徹底趕出你的心靈。如果你曾經因為魯莽而犯過錯誤;如果你被人咒罵;如果你的聲譽遭到了毀壞,不要以為你會永遠得不到清白——勇敢地走出失敗的陰影吧!

讓那擔憂和焦慮、沉重和自私遠離你;更要避免與愚蠢、虛假、錯誤、虛榮和膚淺為伍;還要勇敢地抵製使你失敗的惡習和使你墮落的念頭。這時,你會驚奇地發現,人生旅途中是多麼地輕鬆、自由,你是多麼自信!

走出陰影,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中。不管過去的一切多麼痛苦、多麼頑固,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不要讓擔憂、恐懼、焦慮和遺憾消耗你的精力。要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喪的麵容、苦悶的表情、恐懼的思想和焦慮的態度是你缺乏自製力的表現,是你不能控製環境的表現。它們是你的敵人,要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麵對得意和失意,都能從容麵對,這樣才是達到了一種境界。

逍遙自在,死亡就是一次“快樂旅行”

麵對生命,聖賢之輩沒有覺得活很痛快,也沒有認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於心中。 “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活著是寄宿,死了是回家。明白了生死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夜荷花,開放收攏,不過如此。 

下麵是一則關於莊子和骷髏的寓言故事:

莊子到楚國去,途中見到一個骷髏,枯骨突露呈現出原形。莊子用馬鞭從側旁敲了敲。於是問道:“先生是貪求生命、失卻真理,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國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殺,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為,擔心給父母、妻兒子女留下恥辱、羞愧而死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遭受寒冷與饑餓的災禍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享盡天年而死去成了這樣呢?”

莊子說罷,拿過骷髏,用作枕頭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於辯論的人。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你願意聽聽人死後的有關情況和道理嗎?”

莊子說:“好。”

骷髏說:“人一旦死了,在上沒有國君的統治,在下沒有官吏的管轄;也沒有四季的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做是時令的流逝,即使南麵為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

莊子不相信,說:“我讓主管生命的神來恢複你的形體,為你重新長出骨肉肌膚,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兒女、左右鄰裏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這樣做嗎?”

骷髏皺眉蹙額,深感憂慮地說:“我怎麼能拋棄南麵稱王的快樂而再次經曆人世的勞苦呢?”

相傳六祖慧能禪師彌留之際,眾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將他視為再生父母。六祖氣若遊絲地說:“你們不用傷心難過,我另有去處。”

“另有去處”這四個字,發人深省。慧能把死當作換了一段新的旅程,這想法不但豁達、開朗,而且把生命在時間、空間的價值繼續延伸,遠遠勝過有些人雖然活著、卻隻有華美裝飾的軀殼、而無真我的風采!

禪的哲學注重真我,所謂真我就是人的精神,也是天地之正氣。真我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之所本。人類的文化寶藏,哲學、科學、宗教、教育和任何思想情感,等等,其實都是由無數真我的延續、不斷地累積而成的。這些真我,數千年迄今,其實都是活生生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造福於人類,這些真我並沒有死去。

禪宗有關超越生死的看法,很值得今天還看不透人生、想不通生活或貪生怕死的人參考借鑒。

禪宗重來去自在,生死也有如來去。參透這一玄機,我們就不必天天再為生老病死而恐懼不安,或對於家庭親朋甚至世間的虛華富貴有所舍不得,至少可以活得開心一點、快樂一些。

有朋友移民到國外去,雖然可能這一輩子再也沒有見麵的可能了,我們卻還高高興興地為他們餞行送別,並預祝他們走好。死亡同樣是再也不能見麵了,為什麼不把它想成是“另有去處”而坦然接受呢?別忘了生死自有天命啊!

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生死是人生必經的旅程,不要把死看做是個終結,也可以同慧能一樣,走向“另一個去處”。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生命的收與放,本質都是一樣的。麵對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了生命。正如丘吉爾談及死亡,他說,酒吧關門的時候我就離開。

用一種超脫、達觀的態度去麵對死亡,把死亡當作一次快樂旅行,就能減輕生的壓力,活得逍遙自在。

好好活著,生如夏花一般燦爛

天地造化賦予人一個生命的形體,讓我們勞碌度過一生,到了生命的最後才讓人休息,而死亡就是最後的安頓,這就是人一生的描述。善待自己生的人,也一定會善待自己的死。 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這是一個重要的結論。生命是虛無而又短暫的,它在於一呼一吸之間,如流水般消逝,永遠不複回。一個人隻有真正認清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方向,善於好好地活著,才能將生命演繹得無比燦爛、無比美麗,才是真正懂得善待死亡的人。

生命究竟是什麼?

有一天,如來佛祖把弟子們叫到法堂前,問道:“你們說說,你們天天托缽乞食,究竟是為了什麼?”

“世尊,這是為了滋養身體,保全生命啊。”弟子們幾乎不假思索。

“那麼,肉體生命到底能維持多久?”佛祖接著問。

“有情眾生的生命平均起來大約有幾十年吧。”一個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並沒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佛祖聽後搖搖頭說。

另外一個弟子想了想又說:“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間,春夏萌發,秋冬凋零。”

佛祖還是笑著搖了搖頭:“你覺察到了生命的短暫,但隻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來了,人的生命在於飲食間,所以才要托缽乞食呀!”又一個弟子一臉欣喜地答道。

“不對,不對。人活著不隻是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們麵麵相覷,一臉茫然,又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這時一個燒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說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吧!”佛祖聽後連連點頭微笑。

故事中各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人性側麵。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夠長久,故而曆史上那麼多的帝王將相苦練長生之道,但卻無法改變生命是短暫的這一事實;人是有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鳥為食亡”的悲劇發生;而人又是爭上遊的,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隻爭朝夕”,從不鬆懈。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通常,它要花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後,一點點地積蓄養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麵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尤其讓人們惋歎的是,這種極難長成的小花,花期並不長,僅僅兩天工夫,它便隨母株一起香銷玉殞。

小花的生長和蟬的生命曆程驚人的相似。它們隻是大自然萬千家族中極為弱小的一員,可是,它們卻以其獨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一次,美麗一次。

生命之旅,無論短如小花,還是長如人類,都應當珍惜這僅有一次的生存權利,讓生命更精彩。我們理應在有限的時間裏,綻放生命的花朵。生死是人生的一個大學問。一個真正善其身的人,能夠主宰自己的生命,所以才能夠善其死。

她是一個年輕的護士,很多時間都是在病房裏度過,病人床頭的花開花謝讓她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有時候,她甚至覺得病人床頭大朵綻放的花仿佛渾然不知死亡的存在,冰冷的花蕊就像一隻隻嘲弄的眼睛。因此,她一點也不喜歡花。

一天,病房裏一個新來的男孩送給她一盆花,她竟然沒有拒絕。也許是為了他的稚氣、孩子一般的笑容,也許是怕傷害對方的心。從搬進來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他再沒有機會離開這間病房了。

那次,他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溜達到外麵玩了,回來的時候正好碰見了她。他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站在她麵前,低著頭一聲不吭。到了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三色堇,紫、黃、紅,斑斕交錯,像蝴蝶展翅,又像一張頑皮的鬼臉,旁邊還附上一張小條子:“想知道你不高興的樣子像什麼嗎?”她忍俊不禁。第二天她又收到了他送的一盆太陽花,小小圓圓的紅花,每一朵都是一個燦爛的微笑:“想知道你笑的樣子像什麼嗎?”

後來,他帶她到附近的小花店閑逛,她這才驚奇地知道,世上居然有這麼多種花,玫瑰深紅,康乃馨粉黃,馬蹄蓮幼弱婉轉,鬱金香豔異咄咄,梔子香得動人魂,而七裏香更是攝人心魄。她也驚奇於他談起花時燃燒的眼睛,仿佛在那裏麵燃燒著生命的光芒。

他問:“你愛花嗎?”

“花是無情的,不懂得生命的可貴。”

他微笑著告訴她:“懂得花的人,才會明白花的可敬。”

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她遠遠看見他在住院部的花園裏站呆了,她剛要喊一聲,他聽到了腳步,急切回身,食指掩唇:“噓——”

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綴滿紅色燈籠的小花,此時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無數花籽向四周飛濺,仿佛一場密集的流星雨。他們默默地站著,見證了一種生命最輝煌的曆程。

第二天,他送給她一個花盆,盆裏隻有滿滿的黑土。他微笑著說:“我把昨天撿回來的花籽種在盆裏了,一個月後就會開花。”

三天後,深夜,他床頭的急救鈴聲突然響起。她第一時間衝到病人的身邊,在家屬的眼淚中,她知道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始終保持奇異的清醒,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像剛剛展翅便遭遇風雪的花朵,漸漸凍凝成化石。

她並沒有哭,每天給那一盆光禿禿的土澆水。後來,她到外地出差一個星期,回來後,發現那盆花不見了。同屋的女伴看見裏麵什麼都沒有種,就把它扔到窗外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她打開桌前久閉的窗,整個人驚呆了——

窗戶下,一個摔成兩半的花盆裏長出了一株瘦瘦的嫩苗,青翠欲滴,還有一個羞澀的含苞,好像一盞燃起的生命之燈。這時,她忽然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易朽的是生命,似那轉瞬即謝的花朵;然而永存的,是對生的激情。每一朵勇敢開放的花,都是一個麵對死亡的燦爛微笑。死是生的結束,也是另一個生的開始。一個人看透了生死的意義,看清了生命的價值,才會將生演繹得更美麗、更燦爛,這才是對死亡最好的回答。

積極行事,看待有煩惱的真實人生

麵對現實生活,每一個人活著都會覺得很屈服,因為心裏都有股煩惱壓抑其中,無法傾吐。而物質文明越發達,人在世間的能力越大,欲望就越大,也越來越不如意,離本性越來越遠。

人生總是如此,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世事沒有一帆風順,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表麵看來沒什麼區別,其實質卻大相徑庭。

大熱天,禪院裏的花被曬萎了。“天哪,快澆點水吧!”小和尚喊著,接著去提了桶水來。“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黴幹菜”的樣子。“不早澆……”小和尚見狀,咕咕噥噥地說,“一定已經幹死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澆吧!”老和尚指示。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機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十分不解。“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晚課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麵前問:“怎麼樣?想通了嗎?”“沒有。”小和尚還低著頭。老和尚肅穆地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活著的時候天天為了怕死而拜佛燒香,希望死後能成佛的,絕對成不了佛。”說到此,老和尚笑笑:“他今生能好好過,都沒好好過,老天何必給他死後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