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食補精氣陰陽—從根本上養腎(7)(1 / 3)

3.加入適量鹽、雞粉、胡椒粉,拌勻調味,放入蔥花,攪拌勻,將湯料盛出,裝入碗中即可。

鴨肉

清熱補虛、養胃生津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鹹。歸脾、胃、肺、腎經。

相宜搭配

鴨肉+沙參

沙參有滋陰養胃、生津清肺的功效,與鴨肉燉食,補血滋陰的效果更佳,特別適合陰虛幹咳者食用。

鴨肉+山藥

鴨肉和山藥都有很好的滋陰補虛功效,兩者燉食,不僅有補陰養腎的作用,還可美容護膚。

★補腎說法

中醫認為,鴨肉具有滋五髒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利水消腫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經常食用鴨肉不僅能補充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還對腎病水腫者有很好的療效。

★食用建議

老而白、白而骨烏的鴨子滋補功效最佳,加工鴨肉時,不宜用煙熏或煎炸的方法,會產生致癌物質。

★特別說明

鴨肉性偏寒味甘,體質虛寒、胃部冷痛、腹瀉清稀、寒性痛經者不宜食用。

酸豆角炒鴨肉

小貼士

本品具有滋陰潤燥、增強食欲的功效,同時能防止便秘,促進消化吸收。

原料:鴨肉500克,酸豆角180克,朝天椒40克,薑片、蒜末、蔥段各少許

調料:鹽、雞粉、白糖、料酒、生抽、水澱粉、豆瓣醬、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1.處理好的酸豆角切段;洗淨的朝天椒切圈;鍋中注水燒開,倒入酸豆角,煮半分鍾,去除雜質,撈出,瀝幹;鴨肉倒入沸水鍋中,汆去血水,撈出,瀝幹水分。

2.用油起鍋,放入蔥段、薑片、蒜末、朝天椒爆香,倒入鴨肉、料酒、豆瓣醬、生抽翻炒,放入酸豆角,加鹽、雞粉、白糖調味,用小火燜至食材入味,倒入水澱粉翻炒,盛出放入蔥段即

黃豆馬蹄鴨肉湯

小貼士

本品滋陰生津效果佳,特別適合陰虛津虧、口幹舌燥者食用。

原料:鴨肉500克,馬蹄110克,水發黃豆120克,薑片20克

調料:料酒20毫升,鹽2克,雞粉2克

製作:

1.洗淨去皮的馬蹄切成小塊。

2.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燒開,放入洗淨的鴨塊,加入適量料酒,攪拌勻,煮至沸,汆去血水,撈出,瀝幹水分,待用。

3.砂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燒開,倒入洗淨的黃豆,加入切好的馬蹄,放入汆過水的鴨塊,撒上薑片,淋入適量料酒,燒開後用小火燉至食材熟透,加入少許鹽、雞粉調味即可。

牡蠣

滋陰益血、清熱除濕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鹹。歸肝經。

相宜搭配

牡蠣肉+豆腐

牡蠣肉與豆腐燉食,能補充優質蛋白,有益智健腦、清熱解毒、滋潤肌膚的功效。

牡蠣肉+黑木耳

黑木耳營養豐富,被譽為“素中之王”,與牡蠣燉食,能養顏潤膚,用於皮膚粗糙、麵多皺紋等。

★補腎說法

牡蠣肉有滋陰養血、清熱除濕的功效,對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孕婦及小兒鈣質缺乏有一定的食療作用。牡蠣肉不僅能促進骨骼生長,治療骨質疏鬆、關節炎等疾病,其中含有的大量鋅元素還有助於增強男性性能力。

★食用建議

牡蠣煮著吃,要將外殼完全煮開,張開後再煮3~5分鍾最佳;蒸著吃,要等水完全沸騰後再蒸牡蠣,待外殼完全張開後,再蒸4~9分鍾。另外,在蒸煮過程中無法張開的牡蠣,不要食用。

★特別說明

急慢性皮膚病患者忌食;脾胃虛寒、慢性腹瀉者不宜多吃。

韭黃炒牡蠣

小貼士

韭黃能補腎壯陽,行氣導滯,與牡蠣搭配,陰中有陽,增強了滋陰補腎的功效。

原料:牡蠣肉400克,韭黃200克,彩椒50克,薑片、蒜末、蔥花各少許

調料:生粉、生抽、雞粉、鹽、料酒、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1.洗淨的韭黃切段;洗好的彩椒切條,備用。

2.把洗淨的牡蠣肉裝入碗中,加入適量料酒、雞粉、鹽、生粉,攪拌均勻,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燒開,倒入牡蠣,略煮,撈出,瀝幹水分,待用。

3.熱鍋注油燒熱,放入薑片、蒜末、蔥花爆香,倒入牡蠣,淋入生抽、料酒炒勻提味,放入彩椒、韭黃段,翻炒均勻,加入少許雞粉、鹽調味即可。

牡蠣湯

小貼士

本品大補虛勞、滋陰清熱,非常適合體質虛弱、煩熱失眠者食用。

原料:生蠔肉110克,水發紫菜30克,薑絲、蔥花各少許

調料:鹽2克,雞粉2克,料酒、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1.將洗淨的生蠔肉切成片,備用,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煮開後加入少許食用油、鹽、雞粉、料酒,倒入切好的生蠔肉,撒上薑絲,拌勻,煮1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