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燼開著大巴慢慢接近北溝村時,我卻看見有人從山溝子裏迎了上來,離著老遠就向我們招手。我示意葉燼停下來時,那人已經跑到駕駛室窗外:“你們是遠子請來的大師吧,來了這麼多人?遠子呢?”
對方短短的幾句話裏,我已經聽出了一個信息:這裏應該是在請人做法事或者找人驅鬼。
我給葉燼遞了一個眼色,自己順著車窗往北溝村的方向看了過去,那裏有一戶人家的大門紮著白花,看樣子,應該是那家在找人做道場。
這時,葉燼已經跟人搭上話了,三言兩語就把對方給糊弄了過去。那人領著我們往村子裏走時,我在他後麵道:“老哥兒,你們村兒這是修在了水道上啊,下雨就不怕淹了房子?”
那人道:“沒有的事兒。我們村的風水好著呢!下雨,那水都不敢往村裏走。”
我和葉燼對視了一眼,同時看到了對方眼睛裏的震驚。雨水不走水道的可能性隻有兩個……
一個是村裏有什麼東西鎮山鎮水,雨水都得繞行。那種可能性非常。能改地利的東西,肯定是術道重寶,隨便路過一個術道中人,就容易打它的主意。
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村子下麵是空的,雨水從中空的地帶流走了九成以上,才不會往村子裏去。那樣算的話,村子下麵不是有地脈的斷層,就是有一座規模驚人的古墓。
這可能嗎?
這裏是東北,往前推千百年,這裏還是朝廷管轄薄弱的關外之地,墓葬文化並不凸顯,更不要動用數以萬計的勞力開山為陵了。
如果是清代大墓,那就更不可能了。清代除了帝王之外,有誰當得起開山為陵的大墓?可是清代帝王卻沒有一個人葬在皇陵之外。
我故意笑道:“老哥兒笑了吧?你們這村裏還有什麼寶貝不成,連雨水都不敢往村裏灌?”
那人倒也健談:“那可不!聽老輩人,我們村裏其實是龍道,也就是龍王下山的地方。以前年年都是洪水滔,別是村子了,就連山下都沒個落腳的地方。後來,有個遊方道士來了,在村裏立了一塊頌龍碑,上麵全都是給龍王爺歌功頌德的好話,龍王爺看了,不僅不好意思再打這兒走了,還特意不讓雨水往這邊流。”
這人的肯定不對!
先龍道。傳,蛟龍每年都要在固定的時間順著江湖入海拜見龍王。蛟龍出水,肯定要興風作雨。為了不給人間帶來災,蛟龍都會選擇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入江河,那時蛟龍所走的地方就叫龍道。
江河當中有蛟龍蟄伏,我還相信。哪有龍在山頂的法?
再頌龍碑。傳,頌龍碑是專門用來奉承蛟龍,為它歌功頌德的石碑,有了頌龍碑在,蛟龍就能保佑一方風調雨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想要供奉蛟龍,給它頌揚功德,直接建一座龍王廟也就可以了。有香火供奉,不比一座石碑要強得多?
頌龍碑真正的意義不是歌頌,而是記錄蛟龍的功德。清楚一點,有頌龍碑的地方,必然帶著斬龍陣,那是術道大能鎮壓作惡蛟龍的地方。所謂的頌龍碑,隻不過是蛟龍贖罪的記錄,一旦功德集滿,頌龍碑會自動破碎,被鎮壓的蛟龍也就脫困而出了。
這個地方會有頌龍碑嗎?
我邊走邊道:“老哥兒,你這話得越來越玄乎了。你這邊連條大河都沒有,上哪兒找蛟龍去?”
那人不高興了:“誰山頂上就不能有龍?老輩人得清楚,那是龍王不願意從山上下來!”
我拱手道:“行,行,你得對,我孤陋寡聞了。”
那人這才“哼”了一聲:“看你也不像是能人,你是幹什麼的?”
我毫不猶豫地接了一句:“跟車的。”
“我看也是!”那人“哼”了一聲就往前走。
等到他把我們領那家門口的時候,我臉色微微一沉:“這戶人家的喪事有幾了吧?你們怎麼才想著請師父做道場?”
那人不高興道:“你管那麼些幹啥,又不是你做道場。”
那人完就推開門往院子走。我伸手一攔住後麵的史和尚和葉燼:“哥們兒,你今要是不把話明白,咱們誰也別往那院子裏進。”
那人頓時轉身道:“你讓我啥?”
我伸手往地上一指:“這是怎麼回事兒?”
我指著的那個地方,乍一看像是什麼都沒有,可是輕輕用腳一蹭,就能看見釘在地上的兩顆棺材釘。
棺材釘釘門口,是法術,也不是法術,其中道理就和桃木釘子釘墳門一樣,目的是阻擋裏麵的鬼魂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