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療法

一般支持療法

患者應臥床休息,注意保暖,進食易消化食物。發熱者應多飲水,必要時靜脈補液。高熱者應物理降溫或用退熱藥。有氣急、紫紺等缺氧症狀者,以鼻導管給氧。刺激性咳嗽劇烈者可給可待因15~30毫克,每日2~3次。祛痰可用氯化銨棕色合劑。

運動療法

1.每天臨睡前,坐在椅上,身軀直立,兩膝自然分開,雙手輕放於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呼氣時從上向下輕拍,約10分鍾,然後用手背隨呼吸輕叩背部肺俞穴。

2.要增強呼吸功能,逐漸由胸式呼吸轉為腹式呼吸,即呼吸時鼓肚子以使腹肌下降,氣沉丹田,動作力求悠而慢,以增強呼吸深度。

民間偏方

1.鮮魚腥草60克,大青葉60克,虎杖根60克,瓜蔞仁1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熱退後藥量可酌減。

2.新鮮桑葉120克,參須12克,紅棗30克,加3碗水,煮成1碗服。服用後宜多休息,多飲開水。

天天養生堂

自我保護

1.定時在家裏煲食用醋,因為酸性物質有殺毒殺菌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殺滅空氣中的細菌。

2.適當服用一些抗病毒口服液和流行性感冒類藥物,如板藍根等。

3.盡量不要到醫院探視高熱不退者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視必須戴醫用口罩。

4.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或長時間呆在密閉的空間內,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

5.老年人肺炎因症狀不典型,常易被忽視和誤診。因此,老年人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警惕肺炎的可能性:感冒後久治不愈,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口唇及指甲發紫;慢性支氣管炎病人出現咯痰增多,痰色變黃稠,呼吸加快或原因不明的精神萎靡,疲倦、乏力或躁狂多動,嗜睡或不明原因的氣急,下肢浮腫,肝區脹痛。

起居有常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耐寒,抗病能力。要適當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品,如梨、百合、木耳、蘿卜、芝麻等。居室要保持清潔,空氣新鮮,陽光充足。戒除吸煙,避免吸入粉塵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氣體。

肺結核

肺結核俗稱“癆病”,是結核杆菌侵入體內引起的慢性肺部傳染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也可繼發感染。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潛伏期4~8周。15~35歲是結核病的高發年齡區。

臨床表現

全身性症狀為由結核菌毒素引起的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狀,如幹咳、潮熱、盜汗、顴紅、消瘦、乏力、氣短、月經不調等;局部症狀為由於肺部組織受病變損傷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咳嗽、咯血、咯痰、胸痛、呼吸短促等。各種症狀的輕重程度因個體抵抗力、病情發展過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潛在危險

當病變部位,支氣管壁正常組織結構遭破壞後,會形成局限性支氣管擴張症,重者可繼發感染或咯血;病變的肺組織受病菌侵襲而發生組織破壞、纖維化、鈣化等,也可導致肺氣腫的發生;肺結核還能引起肺動脈高壓,進而形成慢性肺源性心髒病,其後果危重。

病從生活中來

飲用未經煮沸的牛奶

呼吸道對結核菌的抵抗力較弱,隻要有1~2個結核菌被吸入到肺泡中,一旦機體抵抗力低下,即可引起發病。我國內蒙古有項調查,發現農牧民肺結核病人中10.6%為牛型結核,因為他們有喝生牛奶的習慣。

菌塵氣體傳染

即指因肺結核排菌病人隨地吐痰,幹燥後細菌隨塵土飛揚,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發病。

排菌病人引發的傳染

排菌病人平時大聲談笑、唱歌、咳嗽、打噴嚏,會把帶傳染性的唾沫飛沫(微滴核),散播於空氣中,一次咳嗽可使具有傳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3000個,咳嗽次數多少與傳染性大小有密切關係。

藥物在左,食物在右

西藥治療

初 治

初次發現肺結核,或早已發現未經抗結核藥物治療者,屬初治範圍。病灶輕微,無空洞,痰中不帶菌者,可口服異煙肼每日0.4克、利福平每日0.45克,連續服用1年;盜汗者,睡時服止盜汗片或顛茄酊0.3~0.6毫升(或片劑);咳嗽咯痰者,幹咳用咳必清、可待因;痰多黏稠用氯化銨蒸氣或α-糜蛋白酶霧化吸入,也可用複方桔梗片,每次0.3克、每日3次,必要時加服撲爾敏。

病灶有明顯活動性,伴有肺組織破壞及痰菌陽性者,則可口服異煙肼每日0.4克、利福平每日0.45克、乙胺丁醇每日0.75克或鏈黴素每日0.75克肌注,2月後改為每周2次聯用異煙肼及利福平,總療程9個月。

大量咯血者,可用腦垂體後葉素10單位加10%葡萄糖溶液20毫升,靜脈推注或靜脈滴注。

複 治

以往已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者,再次治療稱為複治。臨床上常聯合二種或二種以上以上藥物進行治療。以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三聯”為佳。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可引起肝髒損害,乙胺丁醇可引起視力障礙,用藥時應高度警惕。

專家愛心提示

幾乎所有的抗結核藥物都有毒副作用,如劑量過大,會對消化係統、神經係統、泌尿係統,特別對肝肺可產生毒副反應;劑量不足,達不到殺菌的目的、易產生耐藥性。所以一定要采用適當的劑量,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中藥治療

肺陰不足

幹咳痰少,質黏色白,或帶血絲,午後潮熱較輕,或無午後潮熱,疲乏無力,夜間口幹者,治宜養陰潤肺。用百合固金湯加減:百合15克,生地、熟地、元參、麥冬、川貝、白芍各10克,百部、白芨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陰虛熱盛

咳嗽吐痰,夜間嚴重,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勞熱、消瘦者,宜以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治療為主。藥用青蒿、鱉甲、地骨皮各15克,銀柴胡、胡黃連、百合、百部各10克,知母、黃柏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氣陰兩虛

咳嗽氣短,痰稀白或夾有血絲,骨蒸勞熱,畏風,自汗、盜汗,腹脹食少者,宜以益氣養陰為主。方用黃芪鱉甲散加減:黃芪30克,鱉甲、地骨皮各15克,秦艽、紫菀、銀柴胡、生地、天門冬、桑白皮、黨參、白芍各10克,知母、桔梗、半夏、甘草各6克,肉桂2克。水煎服,每日1劑。

陰虛絡瘀、血熱妄行

咳血嚴重,甚至反複大口咯血,脈虛者,治宜養陰清熱,活血止血。藥用冬蟲夏草12克,白芨45克,黃芩10克,射幹、三七各6克。共為細末,分15包。早晚各服1包。

淤血阻滯

多數無明顯臨床症狀,或反複胸痛,或僅有輕微五心煩熱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當歸、生地、桃仁、紅花、赤芍、枳殼、柴胡、川芎、牛膝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專家愛心提示

中藥藥理研究證明,很多中藥具有較強的抑製結核杆菌作用,如百部、黃芩、白芨、白芍、蟲草、射幹、夏枯草、黃連、魚腥草、地骨皮等。在用抗癆藥物治療的同時,可同用中藥,既能增加療效,又能防止出現抗藥性。

飲食輔助

1.宜進食富含動物蛋白的雞、魚、瘦肉、蛋、奶、豆製品,應占膳食總熱量的1/3以上,每天不少於75克。

2.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種類較多,特別是新鮮蔬菜和新鮮水果,可為機體提供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3.注意飲食調配,做到食物多樣化,葷素搭配以及色、香、味俱全。這樣的飲食調配可以刺激病人食欲,促進機體獲取豐富營養。

藕汁雞蛋湯

藕汁100毫升,雞蛋1個,三七粉5克。藕汁煮沸,加生雞蛋調勻,加三七粉、調料、煮沸即成。每天2次,連服3天。清肺、止咳;對肺結核有療效。

食物禁忌

病人應少吃菠菜,因為菠菜含豐富的草酸,極易與鈣形成草酸鈣而影響鈣的吸收;病人應避免進食過高熱量的食品,如煎、炸食物、巧克力等,以防肝髒脂肪變性。

輔助療法

敷貼療法

用五倍子2~3克,飛辰砂1~1.5克,均研成細末,加水適量,調成糊狀。將藥塗在紗布上敷於臍窩,用膠布固定,24小時換1次。用塑料薄膜代替紗布可使藥物保持濕潤,療效更佳。

針灸療法

臨床還可配合針灸或梅花針療法。針灸可選大椎、肺腧、膏肓、心腧、足三裏、三陰交,每周2次,3個月為一療程。梅花針療法,主要選背部脊柱旁的背腧穴進行叩刺80~100次,以局部紅潤為宜。

民間偏方

1.雞蛋殼、蛋黃各6克。將蛋殼研細,入蛋黃攪勻,炒至焦黑有油滲出時,去渣、收油。每次6滴,每日3次。此方為一日量。

2.鮮瓜蔞1個,白芨60克,蜂蜜120毫升。將瓜蔞鑽一小孔,白芨研成細粉後放入小孔中攪勻,上鍋蒸熟後加入蜂蜜,分為4次服。每晚臨睡前服1次,開水送服。

天天養生堂

自我保護

每日早晚開窗通風

室內保持空氣清新,每日應打開門窗3次,每次20~30分鍾。經常去室外樹林或公園活動,多吸新鮮空氣。

痰菌陽性病人應隔離

若家庭隔離,病人居室應獨住,飲食、食具、器皿均應分開。被褥、衣服等可在陽光下曝曬2小時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鍾即能殺滅結核杆菌。

要定期複查

尤其是痰結核菌檢查,因為痰菌的多少、有無,直接關係到病情的轉歸,而其他檢查能反映病人的身體狀況,從而使醫生及時了解病情變化,改進治療措施,有利於病人康複。

應戒煙禁酒

近年來研究證明,吸煙對治療肺結核不利,能加重潮熱、咯血、盜汗等症狀。飲酒能導致藥物性肝炎,又能使機體血管擴張,容易產生咯血症狀。

起居有常

憂悲傷肺,一定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切忌憂慮悲傷,更勿生閑氣。要安排好生活起居,早睡早起,防止過度疲勞。可選擇氣功、保健功、太極拳等項目進行鍛煉,以使機體的生理機能恢複正常,增強抗病能力。還要減少房事,節製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