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花木蓮的五一勞動節怎麼過?(1 / 1)

第二十一章:花木蓮的五一勞動節怎麼過?勞動節放假3天,有的同學去打工去兼職了,花木蓮總覺得自己應該也做點什麼?不能總定定的待在宿舍裏看看電影、聽聽歌、聊聊天,那樣安逸的生活總讓人覺得不真實,生活不應該這樣過。花木蓮覺得自己既然不能像別的同學那樣憑體力去麥當勞,肯德基去端盤子點餐,也不能像另一些發傳單或站櫃台買衣服,那就隻能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做點自己喜歡又能賺錢又有意的事。今天是五一的勞動節的第一天花木蓮開始利用自己的特長學以致用去學設計、去為雜誌社寫稿,去做實地采訪。今天原準備要暗訪一家小餐館調查一下人家的衛生情況,但花木蓮轉念一想:“不妥啊,自己畢竟連實習記者都不算,在新聞采訪與寫作課上學得那一點雞毛蒜皮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樣的場合,萬一被人家當做爆料內幕的狗仔隊給打一頓多不劃算啊!還不夠醫療費。不如今天就先明察,日後在暗訪也不遲啊,給人家說清楚讓對方有個心理準備別讓人家措手不及,讓人給轟出來,反而浪費了大好的采訪機會。”所以花木蓮先做了事前準備寫了滿滿一大片采訪稿,讓搭檔先看看,畢竟搭檔家裏已經開了20多年的飯店有這方麵的經驗,知道什麼問題該問,什麼問題不該問,但搭檔看了一眼花木蓮的采訪稿就覺得太犀利,太尖銳了。並且提出了一個花木蓮至今還未曾考慮過得問題,那就是————“你打算以後做一個怎樣的記者?是溫和委婉具有親和力,像****那樣?還是犀利、理性一針見血像柴靜那樣?”花木蓮沉默了片刻,心想“****采訪很多名人的確是很具有親和力,但是自從看了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更喜歡柴靜的母性,柴靜的人文情懷。,柴靜的悲憫。她作為曾經的央視人還是很會拿捏分寸。在講述霧霾時她首先是以一個母親的形象出現多多少少讓人有些震撼人心,接著又說這是一場她與霧霾得私人恩怨說真的出乎預料地讓人產生了共鳴。她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人情味兒又都有理有據讓你不得不信服。她也是集理性與感性為一體她很會挑選時機在“兩會”這個關鍵時刻在視屏網站推出了自己的霧霾紀錄片,真是賺足了眼球,賺足了關注。當然也賺足了口水。有人說她:“柴靜美國產子,她孩子得腫瘤也不是中國的霧霾造成的要怪就怪美國的吧!不要啥都埋怨中國。”花木蓮看後有種想揍人的衝動,說這話的人為啥就不能考慮長遠點呢?柴靜拍這個霧霾片這隻是個小小的切入點。也許她拍這個確實為自己帶來了一定的名、利但更多的還是呼籲大家對霧霾的重視,對人民大眾的利益有更多好處。為別人謀福利多點吧!說真的花木蓮一直就想做一個浪跡天涯、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懲惡揚善的大俠,但感覺生活在如今這個和平年代似乎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不過要是當一個像柴靜一樣的記者,走遍世界,去揭露、批判、曝光不好的,弘揚真善美也是未嚐不可呀!花木蓮就照柴靜風格進行了今天的采訪。首先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既然是采訪飯店的衛生情況為了取得信任先不惜血本點了一桌好吃的,但要學柴靜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的采訪就得慢慢來。本打算等到付完錢人家正高興好好采訪一下熟料天算不如人算。這是進來了好多客人,老板跑去招呼生意了,根本不願接受采訪。花木蓮想錢都花在這了不行也得行,就坐在那兒苦苦等待。等了大半天終於找到說話的機會了,剛要采訪對方卻來了句:“要采訪找五星級大酒店去,人排隊等著采訪你不去偏要老我這小店。”花木蓮心想要不是我做的這個采訪有限定範圍我也不會采訪你啊!再說你一個小店采訪起來都不樂意人大飯店等要我們這名不見經傳的學生采訪嗎?花木蓮於是心平氣和好說歹說的總算說動了對方接受采訪可就在采訪進行了一半是內存不足錄像存不下了,隻錄了一點皮毛,這該如何是好啊?我可憐的肚皮啊吃了這麼多,花了這麼多錢,受了這麼多委屈,說了這麼多話,卻沒能拿下一個小小的采訪,唉!當記者不易,采訪不易,繼續去尋找下一個采訪目標吧!但願不用在花好多錢吃好多東西了!G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