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一方有難急壞人(1 / 2)

到了秦家,既是李善元請來的兄弟,秦家也當客人般對待,古斐又令手下將所有糧食,豬肉寄存在秦家,秦海自是喜不自勝,用古斐帶來的糧食豬肉借花獻佛,再溫上一壺燒酒,幾人圍坐在桌前喝酒吃肉,暢談一夜,次日便將此事告訴士卒們,有了糧食,大家就不用挨餓,有了幫手,大家就不用太勞累。

而此刻風雅堂裏,學生們除了每日讀書之外就是練功,為大比做準備,下午謝予敷下課令下,率先走出學生廳,廳內登時沸騰起來,胡樹對旁邊的人道:“你們知道嗎?我聽說李師父和邵陽在慶州遇到麻煩了。”

大夥一聽不禁詫異,都圍到他身邊,七嘴八舌的問道:“不知道,怎麼回事?什麼麻煩?是不是真的?”

胡樹咳嗽一聲,正經的道:“是真的,我聽說朝廷發給他們的糧食已經吃完了,本來可以在期限之內完成任務的,不知怎麼回事,堆起來的土垣無緣無故從中破了個大洞,現在邵陽他們正在補修,但是時間和糧食都不夠了。”

張孝原也沉思著道:“邵陽本就是戴罪之身,若不在期限之內完成任務,隻怕再難回徐城。”

一向不屑於參與這些好事人的討論的何彧,當聽到邵陽和李善元遇到了麻煩也不禁驚訝,聽了張孝原的話也覺得有理,便湊了過來,問道:“那現在怎麼樣了?”

張孝原和胡樹都不禁詫異的看著何彧,心想你不是一向心高氣傲,不願與我們一伍嗎?但見他滿臉擔心,也不予計較,胡樹一臉沉重,歎氣道:“現在隻怕邵陽已經暈倒在天河岸。”

何彧不解的道:“朝廷難道就這樣任之不管?不發糧食也不增派援兵?”

胡樹道:“朝堂上的事我那知道,你的這些問題得去問皇上。”

何彧心裏登時升起一絲不祥的預感,雖然因為公主他和邵陽之間尷尬許多,但這尷尬也隻是源於自己的情緒,和邵陽朝夕相處最終成為兄弟,這份情誼是不會受任何事影響的,兄弟有難,自己怎能坐視不理,簡單分析了一下局勢,此時父親出征在外尚未回來,能夠幫邵陽的人此刻就隻有公主了,趁此也可以去見見楊月靈,以解相思之苦,急忙收拾了書簍,大步走出風雅堂。

晚上,何彧穿著新衣,打扮整齊,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祥和殿大門外,朝門口的太監作揖道:“小人是風雅堂的學生名叫何彧,家父是大將軍何良玉,請公公通報一聲,小人有事要見公主殿下。”

他說話謙虛,不浮不躁,門口的公公見他斯文有禮,便道:“好吧,公子請稍等,我進去通傳一聲。”

說著轉身進了大殿,殿裏楊月靈坐在桌前,雙手趴在桌上,將頭枕在手上,看著眼前已經幹枯的草編狗發呆,而稻芽兒雙手著《女兒經》,站在楊月靈對麵一字一句的讀,楊月靈卻一個字也沒聽進去,滿腦子都是那日在山頂上與邵陽相處的畫麵,守在門口的太監走了進來,躬身道:”啟稟公主殿下,外麵何良玉大將軍之子何彧公子求見。”

聽到有人要見公主,稻芽兒就似得以解脫一般臉上綻放出喜色,趕緊將書放下,讀了一天,喉嚨隻覺得幹澀難忍,楊月靈小嘴一歪,眉眼稍斜,懶懶的道:“何彧?誰呀?不見。”她整日都沉浸在與邵陽信箋來往中,與外人相交甚少,雖曾與何彧有幾麵之緣,但她從未在意,此刻突地將她從幻想中拉回來,未免不假思索。

稻芽兒大駭,見太監領命轉身要走,趕緊道:“公主怎麼不記得何公子了,何公子可是邵公子的朋友,與邵公子一起在風雅堂學習呢,他們可是很好的朋友。”

一經提醒,又說是邵陽的好朋友,那自己怎麼能不見呢,楊月靈急忙叫住太監道:“唉,等一下,讓他進來吧。”

太監躬身道:“是,公主。”退出殿門,向何彧傳達公主指令,何彧原本已經做好被拒絕的準備,此刻偏偏公主答應見自己,反倒心裏開始七上八下,整理衣袖走到殿門口,一路不敢多看,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破壞了宮中規矩,給人留下不好的映象,見屋中珠簾後依稀有兩個人影,一站一坐,站著的很快主意到自己,急忙低下頭恭敬的道:“草民何彧求見公主殿下。”

屋裏兩人聞聲望了過來,隻見一年輕男子站在門口,猜想此人就是何彧,稻芽兒如見救星一般歡喜,就要去迎接,楊月靈突地臉色一變,小聲叱道:“快把書藏起來,你是想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在背《女兒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