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訴張師傅,腫瘤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就算動手術也沒有意義了。目前隻能做姑息性治療,不切除腫瘤,單純做顱減壓術或腦脊液分流術以減緩顱內壓的增高,同時輔以放射治療。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檢查兒童是否有持續性的頭痛或者時常出現嘔吐。有部分鬆果體母細胞瘤患兒隻是表現為頭暈,而沒有頭痛。在以上情況下,家長都最好及早帶兒童到醫院接受檢查。
掛號科別:神經科、腫瘤科
治療與保健:一般情況下,兒童腦部腫瘤的惡性程度較高。像鬆果體母細胞瘤這一類腫瘤,對一般的放射治療不是很敏感,一般都是通過手術的方式進行切除,然後才輔以放射治
療。幾十年前,這個病的手術死亡率非常高,達到30%~70%,病殘率為65%。隨著顯微外科手術技術的應用,手術死亡率和病殘率目前已下降到5%~10%,療效明顯改善。術後幾年,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以防複發。
58.新生兒便秘,小心得了巨結腸
征兆: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排出胎便或出生超過2天才排出稀質的胎便。
大病:新生兒巨結腸。
致病因素:①女性在懷孕期間生活習慣不合理。②有家族遺傳史。
便秘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對大人來說,便秘一兩天可能問題還不大,但對於新生兒來說,即使便秘隻超過一天,那都不是小問題了。
軍軍出生時白白胖胖的,能吃能睡,全家人都很歡喜。可過了2天,軍軍的奶奶想起孫子還沒有排過胎便,老人家經曆的事比較多,覺得小孩子的事大意不得,於是就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
醫生檢查過後,發現軍軍患有先天性巨結腸,他的直腸和乙狀結腸都有正常嬰兒的兩倍粗,這導致他的腸道無法蠕動,所以軍軍的胎便都堆積在腸道,無法排出。
先天性巨結腸是新生兒外科最常見的消化道畸形病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便秘、無胎便,有的患兒持續數天無法正常排便。腸道內的大便堆積以及腸道的不蠕動,容易造成腸炎、腸梗阻,也會影響新生兒進食,導致其體內水、電解質的紊亂。病情嚴重時還會引發腸穿孔、敗血症、腹膜炎等。還好軍軍的家人能夠及時發現異常,在醫生實施了手術,切除軍軍體內病變的腸管後,軍軍的排便總算恢複了正常。
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的病因,一般在胎兒期就已經形成了,很難預防。一般來說,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內就會排出胎便,如果超過24小時還沒有排便,或出生超過2天還在排出稀質胎便,很可能就是巨結腸症或其他腸道方麵的問題引起的,家長應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新生兒出生後,注意其24小時內是不是沒有排便,或48小時後才拉出稀質的大便。患兒往往伴有腹部脹大、煩躁、哭鬧不休,或有發熱的情況。
掛號科別:兒科、小兒外科
治療與保健:新生兒巨結腸一經確診,就必須盡快采取手術治療,否則對患兒身體影響很大。大部分患兒經手術治療預後較好,可在短時間內恢複排便,腹脹消失,體重增長;少數患兒恢複較慢,需要1~2個月才能完全恢複。
59.孩子走路老摔跤,留意斜視的可能
征兆:兒童走路總跌跤,常歪著頭、斜著眼睛看東西。
大病:斜視性弱視。
致病因素:嬰兒出生的5年內,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一些症狀,例如發燒、驚嚇、外傷等,容易造成其視功能的減退,使其產生斜視。
孩子走路會摔跤,別以為這一定是腿部異常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眼睛的問題造成的。
趙先生的女兒娜娜長得漂亮可愛,大家都很喜歡她。可是趙先生發現,女兒長到2歲多時,經常歪著頭、斜著眼睛看人,而且走路時經常摔跤。他以為孩子剛學走路,摔跤很正常,等孩子長大些就好了。但到了3歲多,女兒還是經常摔跤,都不願意到外麵玩了。娜娜的表現讓趙先生很擔心,於是他帶著女兒到醫院眼科中心就診。檢查後發現,孩子患了斜視,並且雙眼有將近500度的弱視和散光,這讓趙先生嚇了一跳。在患有斜弱視和散光的孩子眼裏,路麵是凹凸不平的,難怪娜娜走路經常會摔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