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吳將軍主動請戰,結果大敗而歸,按軍法理應處斬,隻是如今正在用人之際,驟斬大將,隻怕於士氣不利。按末將之見不如暫且留下他這顆人頭,準許他帶罪立功吧。”
“這。。。所謂軍中無戲言,孤王若是出爾反爾,今後還如何服眾啊?”
“事貴從權,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王爺就權且念在他以往的功勞饒他不死吧?”
天下事就怕有人帶頭,原本眾將不知王爺心意在一旁全都一言不發,此時見王尚書都出麵求情,大家也樂得順水推舟,吳十三雖然是強盜出身,行事跋扈粗野,可出手一向大方,所以在軍中人緣尚可,頓時呼拉跪倒一片紛紛替他求饒。
王爺本心也不願殺他,隻是怕不加嚴辦今後難以服眾,此時見眾將求情,樂得就坡下驢,可還是要裝出一幅為難的樣子說道:“所謂軍令如山,原本是難以更改,可既然眾將求情,孤王也不能寒了大家之心,此次就饒他不死。”
吳十三一聽喜出望外,趕忙磕頭如搗蒜。“多謝王爺,多謝王爺不殺之恩。”
“且慢,孤王話還沒說話,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來人,與我架下去重打二十軍棍,罰俸半年,降官兩級,以警效尤!”
“遵命!”兵士聞言不敢怠慢,上前便把吳十三架了下去,吳十三此時好不容易撿回一條狗命,哪裏還敢反抗,當下乖乖下去,口中依舊謝恩不絕。
此時再看戰場上早已鬥了難分難解,“烏鴉嗓”攻勢淩厲,早已將何三爺逼得是節節後退,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剛才何三爺對付吳十三當真如同老叟戲頑童,遊刃有餘,可一遇上此人當真處處受製,而且對方似乎與他有著深仇大恨,步步緊逼,似乎非要將何三爺至於死命不可。
叛軍這邊知道“烏鴉嗓”的來曆,故而到也不以為異,守軍這邊不明就裏,眼看的何三爺節節敗退,安能不急?崔文扭頭一看旁邊正好站了一名老道,大家都在屏息凝神地觀戰,隻有他舉著個酒葫蘆在哪裏自斟自飲,似乎沒事人一樣。
“道長你看那黑衣漢子好不凶惡,究竟是何來路?”
“崔大人可曾聽說過“天下兩隻鷹”?”道人慢條斯理地答道。
“這個本官到有耳聞,聽說是指當今武林中使鷹爪力最出名的兩位大家,一位乃是淮陽派的當家人,“鷹爪神刀”鐵飛雁,另一個。。。”說到這裏崔大人神色陡變,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不可思議之事。
“莫非此人就是。。。”
見崔大人的反應,老道點了點頭,似乎在肯定他的猜測。“不錯就是他。”
“可是那人不是說十年前就已經惡貫滿盈了嗎?”
“不錯,貧道原本也這麼認為,可眼下他不是活生生站在我們眼前嗎?居然在這裏讓何老三遇上他,這可真叫是”冤家路窄“!”
"這兩人之間莫非有什麼仇怨?"
"當年圍剿此人,何老三就是發起人之一,你說他倆有沒有仇怨?"說到這裏道人眉頭微微一皺.
"此人這次挾怨而來,難怪下手如此拚命,那依道長之見何三爺能夠取勝?"
"要是單打獨鬥敵他得住,你覺得當年他們還用興師動眾的圍剿嗎?這小子的鷹爪力陰狠毒辣,頗得"獨臂鷹王"的真傳,當年橫行河間,連"老蠍子"都忌憚他三分,此番再見他的功夫顯然又精進了不少,看來為了這一天他是等了很久了.何老三是危險了."
"那道長您還不出手相助?"
"崔大人別急啊,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他們這是私人恩怨,旁人不便插手,真到了關鍵時刻,貧道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您就放心觀戰吧."
"這..."崔大人聞言暗自著急,心說這裏都火燒眉毛了,你倒是坐得住.可礙於對方的身份武藝也不敢如何放肆,隻好耐著性子繼續觀戰.
要說"昆侖三老"各有所長,宗掌門名列"海內八大名劍"之一,與蕭毅,董珍等人齊名,劍法之精自不用說,二爺華劍鳴擅長拳法,而何三爺則以輕功聞名,剛才飛躍城樓已足見其火候,可論到別的功夫就未必能如此超凡入聖,尤其眼前這個是自己的冤家對頭,對自己的一招一式了如指掌,從交手起當真是處處受製,節節敗退,若非何三爺功底紮實,經驗豐富,此時恐怕早已命喪敵手,可總這麼被動挨打也不是辦法.鬥到間深處何三爺不由得動了亮兵器的念頭,可對方乃是空手,自己假如這麼做未免有失公平,非俠義道所為,何三爺為此不禁頗感猶豫.
"論拳腳你不是我的對手,還是亮兵刃吧,死到臨頭還管什麼麵子榮譽,你們這些所謂"名門正道"就是做作.""烏鴉嗓"明顯看出了何三爺的念頭,不禁出言叫破,似乎對此有持無恐.
何三爺聞言臉上一紅,答道:"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大節,並非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