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聰八年,皇太極發動入口之戰,飽掠而歸。他建立大清國政權之後,加緊了對明朝關內的侵襲。崇德元年,皇太極命多羅郡王阿濟格等率軍入關,凡56戰皆捷,克16城,俘獲人畜17萬。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軍入關,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轉戰2000餘裏,攻克濟南府城暨3州55縣,獲人畜46萬;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派阿巴泰率軍入關,橫掃山東,俘獲人口36萬、牲畜32萬餘頭。清軍這幾次對關內入侵,都是勢如破竹,疾似飆風。皇太極命令他們:“凡遇人口,即行俘之……凡物,見則取之。”清軍蹂躪了明朝廣大地區,擄掠了大批人畜和財物,使明朝一次又一次地大傷元氣。
漢軍八旗的組建
努爾哈赤所建的八旗,其成員絕大多數是滿洲人,又稱滿洲八旗,各旗也有少數蒙古人和漢人。皇太極即位後,一方麵積極從事擴張政策,另一方麵仍然注意緩和民族和社會矛盾,他命令臣下做好“養人”的事情,尤其是對新掠取或來降的蒙古、漢人做好安置。歸附皇太極的蒙古人和漢人官兵日益增多,以至滿洲八旗無法容納,於是皇太極在滿洲八旗的基礎上,於天聰九年(1635年)建立蒙古八旗(2萬5千人),此後又於崇德七年(1642年)建立漢軍八旗(3萬3千人)。加上原有的滿洲八旗,合滿、蒙、漢共二十四旗。
這就使八旗製度臻於完備,武裝力量不斷擴大。
漢軍八旗的始創,須從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先後率眾航海來歸談起。“三順王”降後金是當時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極大地壯大了皇太極的軍事力量,與皇太極編製漢軍八旗有著十分密切的聯係。
孔有德(1602~1652年)、耿仲明(1604~1649年),均為遼東人。努爾哈赤攻克遼東,孔、耿二人奔皮島(遼寧南大海中)明總兵毛文龍麾下。由於毛文龍屢為後金所敗,又驕縱不受節製,為袁崇煥所殺。孔、耿二人走投登州巡撫孫元化,孔有德任參將,耿仲明任遊擊。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率兵圍大淩河城,孫元化派遣孔有德率兵3000渡海增援,在海中遭遇颶風,孔有德幾乎喪命。渡海不成,十一月,孫元化又派孔有德率800騎兵從陸上赴援。孔有德心中憤恨,行到鄒平縣(山東鄒平)滯留月餘。後來又到吳橋縣(河北吳橋),遭遇大雪,沒有吃的,軍心混亂,士兵們便掠奪百姓財物。這時,正好遇到孫元化派遣去塞外購買馬匹的參將李九成,兩人密議,宣布叛明。孔有德率軍回師,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縣(均在山東濟南市北)。第二年正月,孔有德等揮師登州城下,耿仲明為內應,內外夾攻,迅速攻克登州。孫元化自殺未遂,孔有德念及舊情,沒有殺他,讓他乘船離開。孫元化航海到天津,崇禎得報,下令就地處決。
不久,又有駐旅順的明朝參將陳有時、廣鹿島副將毛承錄等率部分官兵造反,渡海到登州,加入孔有德部隊。孔部兵勢大盛,共推孔有德為王。孔有德謙讓不受,自稱都元帥,李九成為副元帥,耿仲明為總兵官。從此,他們率軍在山東一帶攻城略地,明朝調集大批兵馬前來鎮壓,孔有德等退守登州。明將祖大弼率兵數萬將登州包圍,雙方相持五月有餘,李九成戰死。孔、耿軍隊終因眾寡懸殊,無法打破明軍的圍攻。兩人感到力不能支,決計突圍投奔後金。
五月,孔、耿率眾抵鎮江,遣人向皇太極報告起程赴沈陽日期。太宗馬上傳令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率兵速往鎮江迎接,並帶去2000匹馬,供孔有德部眾上岸乘騎。與此同時,寧遠、登州、旅順口明兵乘船從海上尾追而來,朝鮮也出兵助威。正好濟爾哈朗等率軍也趕到鎮江,與明兵夾江立營。明兵與朝鮮兵見後金兵強盛,不敢開戰,便悄悄撤走了。
孔、耿部眾這才靠岸,將攜帶的大量兵器槍炮全部搬運上岸。
孔、耿這支龐大的隊伍曆經艱險,順利來歸,這對後金是個巨大的鼓舞,皇太極隆禮相待,關懷備至。六月十三日,皇太極按孔、耿原來的自封號,正式宣布封孔有德為都元帥,耿仲明為總兵官,賜給敕印。其他各官也視功勞分別封賞。不久,孔、耿率軍協同八旗滿洲攻克了旅順城。
天聰八年,明朝廣鹿島副將尚可喜率數千名官兵和百姓叛明來歸。尚可喜,遼東人,崇禎時為明東江總兵官(駐皮島)黃龍部下。孔有德登州叛變後,黃龍提升他為廣鹿島副將。孔有德、耿仲明引後金兵攻旅順,黃龍兵敗自殺。明以沈世奎代黃龍為總兵,部校王廷瑞、袁安幫構陷尚可喜,尚可喜還據廣鹿島。尚與孔、耿都曾是毛文龍的部下,彼此交往很密切。不久他即效法孔、耿的行動,投降了皇太極。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相繼叛明,明朝用以牽製後金的遼東沿海防線土崩瓦解,而且人心大亂,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影響。
孔、耿、尚歸附後,皇太極對三人極為優待,為他們營建府第,同時保持他們軍隊的編製,讓他們繼續統帥,旗下漢兵沒有遭受滿人歧視之感。這一措施得到廣大漢兵的擁護,“故其將卒皆用命”。對後金來說,這比將漢兵分散到滿洲各旗管轄更有利。另外,皇太極發現三人的軍隊“諳水戰,習地利”,在這些方麵均非滿族騎兵可比,確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努爾哈赤時代,采取的做法是“俘掠遼沈之民,悉為滿臣奴隸”,到了皇太極的時候,隨著軍事規模的不斷擴大,皇太極意識到單征滿洲兵的局限性,開始打破民族界限,著手將他統治下的遼人及歸順的明兵武裝起來,創建漢軍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