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盛世巔峰的詩人皇帝——清高宗乾隆帝(1)(2 / 3)

那麼,管世銘所言究竟有幾分可信呢?據考證,管世銘雖然官職不高,但任軍機章京多年,並且還和朝中的一些官員往來頻繁,比如與當朝元老阿桂就關係非常。因此,他是完全可能了解一些宮廷掌故和秘聞的。作為軍機章京,他隨乾隆帝駐蹕山莊、進哨木蘭,對皇帝在避暑山莊的行動起居是比較了解的。再說,如果沒有把握,他也斷不敢把“降生猶憶舊時宮”以及“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的意思寫入詩內,而且該詩集在當時就已刻板行世。由此來看,管世銘對這種說法是相當自信和有把握的。

大概是乾隆帝在晚年也聽到了有關自己出生地的不同之音,因而才於四十七年在所寫的詩注中,特別寫道:“餘實康熙辛卯年生於是宮也”,就是說我確實是在康熙辛卯年出生在雍和宮的。這句話十足地包含著澄清事實的意味,顯然是針對外麵謠言而發的。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七,乾隆帝又作《新正雍和宮瞻禮》詩雲“豈期蒞政忽焉老,尚憶生初於是孩”,其下自注雲:“予以康熙辛卯生於是宮,至十二歲始蒙皇祖(康熙帝)養育宮中。”又一次強調自己確實生於雍和宮。

拿不定主意的兒子

然而令人生疑的是,乾隆帝的繼承人,他的兒子嘉慶帝也認為乾隆帝生於承德避暑山莊。嘉慶元年(1796年)八月,乾隆帝86歲大壽,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莊過生日。跟隨到此的嘉慶皇帝寫詩慶賀,詩的開頭兩句是:“肇建山莊辛卯年,壽同無量慶因緣。”嘉慶帝在這兩句詩文的後麵注釋說:“康熙辛卯肇建山莊,皇父以是年誕生都福之庭……此中因緣不可思議。”意思是說,辛卯年(1711年),康熙帝親題“避暑山莊”匾額,禦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山莊肇建,皇父乾隆帝恰好於這一年誕生在這諸福齊聚之地,這其中的緣由確實“不可思議”;嘉慶二年,乾隆帝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帝再次寫詩祝壽,在詩文的注釋中嘉慶帝把乾隆帝的出生地說得更明確了:“敬惟皇父以辛卯歲誕生於山莊都福之庭。”嘉慶帝這兩次寫的詩和注釋無意間都明確指明,“皇父”乾隆帝毫無疑問是生於承德避暑山莊的。

但是,十幾年後,嘉慶帝卻又放棄了這一看法,認同了“皇父”生在雍和宮一說。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清朝每一位皇帝登基以後,都要為先帝纂修《實錄》(記載一生經曆、言行和功業)和《聖訓》(皇帝的訓諭)。嘉慶十二年(1807年),朝臣編修乾隆帝的《實錄》和《聖訓》,嘉慶帝在審閱時發現,在這兩部非同小可的典籍中,編修官們都把“皇父”的出生地寫成了雍和宮。嘉慶帝當即命令編修大臣認真核查。此後,翰林出身的文華殿大學士劉鳳誥把乾隆帝當年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帝自己說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紙條,然後呈送嘉慶帝禦覽。麵對皇父禦製詩及注釋,嘉慶帝開始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在這樣一個事關皇父降生地的重大問題上,他總不能違背皇父本人的意見吧!於是,嘉慶帝斷然放棄了皇父生於承德避暑山莊獅子園的說法,把乾隆帝的出生地寫為雍和宮。這樣,在撰修成書的《清高宗實錄》中就成了這樣的記載:“高宗……純皇帝,諱弘曆。世宗(雍正)……憲皇帝第四子也。……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邸。”這段故事很有意味,它表明直到劉鳳誥拿出乾隆帝白紙黑字的禦製詩之前,嘉慶皇帝一直都是堅信父皇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其實,嘉慶帝接受這一說法也是很勉強的。

欲蓋彌彰的道光帝

雖然嘉慶皇帝勉強接受了,但是乾隆帝的出生地之爭,在嘉慶帝死時又出現了爭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突然在避暑山莊駕崩。禦前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馬上撰寫嘉慶帝遺詔,但是在遺詔中卻再次提到乾隆帝的誕生地就是避暑山莊。當時遺詔是這樣寫的:皇父乾隆帝當年就生在避暑山莊,所以我死在這裏也沒有什麼遺憾的了。

一看就知道,遺詔是以嘉慶帝的口氣寫的。可是,新繼位的道光皇帝看過之後,卻立即下令追回發往天下的遺詔。為什麼呢?因為道光帝發現了問題,就是關於乾隆帝出生地問題。當時道光帝的諭旨是這樣說的:“昨內閣繕呈遺詔副本,以備宮中時閱,朕恭讀之下,末有皇祖(即指乾隆帝)‘降生避暑山莊’之語,因請出皇祖《實錄》跪讀,始知皇祖於康熙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生於雍和宮邸。”道光帝進而解釋說,嘉慶帝突然駕崩,“彼時軍機大臣敬擬遺詔,朕在居喪之中,哀慟迫切,未經看出錯誤之處,朕亦不能辭咎”。

從他的諭旨中我們不難發現,道光帝一直弄不準祖父究竟出生在什麼地方,是專門“跪讀”《實錄》之後“始知”祖父生於雍和宮的,要不然怎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