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檔案
姓名:愛新覺羅·載湉
屬相:羊(1871年)
年號:光緒
在位:1874~1908年
享年:38歲(1871~1908年)
廟號:德宗
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陵寢:崇陵(清西陵)
配偶:3人,皇後葉赫那拉氏
子女:無
繼位人:溥儀(宣統)
帝王小傳
光緒皇帝載湉(1871~1908年),全名愛新覺羅·載湉。同治十年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4歲時同治帝駕崩。載湉父親奕是道光帝的第7個兒子,母親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載湉4歲登極,年號為光緒。光緒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繼大統的皇帝。光緒帝在位34年。這34年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光緒元年至十四年(1875~1888年),是他讀書階段;第二段是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889~1898年),是他親政、支持維新變革階段;第三段是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1899~1908年),是他被囚禁階段。
光緒帝親政之初,接受新思想,富有進取精神,積極支持變法,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慈禧隻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於覆滅的邊緣。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滿腹屈辱與哀怨的光緒帝在涵元殿病逝,享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青史語錄
“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誌,欲張撻伐,以湔國恥。已而師徒撓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
——《清史稿·德宗本紀》
被抱來的皇帝
兩宮再垂簾
載湉即位,太後垂簾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月三十日,同治帝載淳剛剛親政不到兩年就突然得了天花。
消息傳出,文武百官都非常震驚。天花在當時是不治之症,順治帝就死於天花。在這種情況下,視權如命的慈禧太後便想在同治帝死後再次垂簾聽政,並開始多方麵策劃。
首先,同治帝剛患病七八天,經過禦醫精心調理,病情已逐漸有所好轉,這時慈禧就迫不及待地同慈安太後一起,接連兩次在同治帝病榻旁召見軍機、禦前大臣,示意他們呼籲皇上下令“兩宮太後權時訓諭”,再次垂簾聽政。不久,同治帝便發布上諭,通告臣民從此之後,內外陳奏事件,均由皇太後閱讀以後,予以裁定。慈禧就這樣在同治帝還未駕崩時,就急不可耐地乘機攬權。
同治帝病危之後,慈禧更加毫無顧忌地全麵投入了儲位之爭,想按照她的意願來選擇幼帝,以便再次垂簾聽政,執掌清王朝的統治大權。
按清代祖宗家法,若皇帝死後無子,則應從皇族近支選一個晚輩的人來繼承帝位。同治帝下一輩是“溥”字輩,按慣例,同治帝死後應從“溥”字輩中挑選一人,繼承皇位。
“溥”字輩中,道光帝長子奕緯的長孫溥倫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因為立溥倫既符合同治帝嗣子的慣例,並且合乎次序。但慈禧為了統攬大權,堅決反對立“溥”字輩的人繼承帝位。
因為如果那樣做,慈禧將會由於她的孫輩為帝而被晉尊為太皇太後。太皇太後,雖然地位更加顯貴,但已無權勢,就不便於再垂簾聽政、幹預國事了,因此,慈禧極力堅持從“載”
字輩中選擇嗣帝。
在皇室近支中,最有資格入選的“載”字輩應是奕長子載澂,但慈禧因奕和她有矛盾,且載澂當時已經17歲,如立為帝,就要親政,這樣便不利於慈禧攬權,倘若慈禧不歸政,又會遭群臣反對,因此慈禧決意不立載澂,而立醇親王奕之子載湉。當時,載湉年僅4歲,即位之後慈禧仍然可以操縱大權,而且其母又是慈禧的妹妹,即使將來皇帝長大成人,還可以讓他順從慈禧,聽她擺布。慈禧決定了以後,便暗中預先製定了禦用冠服,隻待同治帝駕崩之後,就馬上把載湉迎入宮中立為皇帝。
十二月初五,傍晚時分,慈禧召集禦前會議。她突然傳旨召見王公、大臣,確定立奕之子載湉。
載湉繼大統之事確定以後,第二天,慈禧便命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商量確定垂簾章程,接著宣布明年改年號為光緒。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載湉在太和殿舉行登極典禮,接受百官朝賀。至此,由光緒帝繼承大統,兩宮太後再次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