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再現疑雲,既是困難,也是轉機。
張鴻鳴和楊猛都興奮起來,分析探討著這些疑點。
張鴻鳴說:“這前六輛車按時出現,說明它們完全是按照正常車速行駛的,期間應該沒有耽擱時間。這說明肇事車不可能是它們中的一輛,或者說,肇事的可能性較小。”
楊猛說:“按常理是應當這樣的。如果其中一輛發生了事故,後麵還緊跟著幾輛車,眾目睽睽之下,估計肇事司機是不敢逃逸的。除非是6號車,它在這個車隊的末尾,沒人會留意它發生事故。”
張鴻鳴比較讚同楊猛的這個觀點,接著說:“應該是這樣。你看,這六輛車的前後順序沒有變化。在鋼結構廠的監控中,它們是這個順序,在鋼廠的監控中順序依舊沒有變化。從這點來看,它們都是在正常行駛,應該沒有發生其他事情。”
確實是這樣,如果這六輛車中,有一輛車是肇事車,那麼它的行駛時間、前後次序多少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它們就像一列士兵,從那裏走到了這裏,時間正常,次序不變。
“鴻鳴,你看這幾輛車經過鋼結構廠的時間,應該比侯警官和我們預估的案發時間早很多,最晚通過的6號車,時間才是12點25分,大概比案發時間早了有十分鍾左右,應該沒有涉案的時間。”
因為他們通過案發現場的時間偏早,雖然隻是早了十多分鍾的時間,但綜合各方麵信息分析,它們經過案發現場時,事故很可能還沒有發生。就這樣,兩個人將前六輛車的嫌疑基本排除了。
嫌疑的重點再次鎖定在7號車和8號車上。它們為什麼沒有出現在鋼廠的監控中。沒有出現,就提供不了任何信息。不得已,張鴻鳴又再次查看起鋼結構廠的監控,希望從這裏能夠找到些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猛再次發現了問題。
“鴻鳴,你注意這裏?”說著,楊猛將手指向監控畫麵的右下角。
張鴻鳴看到似乎有人影一晃而過,馬上將錄像回放,這才看清,是兩名女工人在監控左下角一晃而過。張鴻鳴原來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千大路上,所有的關注點都是汽車,確實沒有留意到角落裏的這兩個女工。
張鴻鳴問:“這個有什麼用?”
楊猛說:“你看他們的衣服。”
張鴻鳴不禁疑惑,衣服怎麼了,與事故相關?但還是細致查看起來。這兩人因為距離攝像頭距離很近,看得還是比較清晰的。兩人都穿著深藍色的工裝,衣領是紅色的。這身工裝張鴻鳴看著有些眼熟。回憶中,猛然想起,鋼結構廠的李彬也是穿了這樣一身工裝。
“難道她們是鋼結構廠的工人?可這與案子有什麼關係呢?”張鴻鳴問。
楊猛解釋說:“你看監控中的時間,這兩個女工應當是從北麵,也就是事故方向的道路來的。最主要的是,她們是在6號車和7號車之間出現的。如果她們經過現場時已經發生了事故,那麼6號車的就有肇事的嫌疑,反之,7號車和8號車就有肇事的嫌疑。”
聽完楊猛沉著嚴密的分析,張鴻鳴從心底裏佩服他了。
張鴻鳴馬上聯係鋼結構廠的李彬,向他詳細說了這個情況,希望他能夠幫忙調查一下,這兩個女工是否看到事故發生。然後將這兩個女工的截圖發給了李彬。
李彬這個熱情的小夥子不一會兒就傳回了消息,這兩個人確實是他們廠子的工人,經他分別詢問,兩人都說當天經過事故現場時,根本就沒有發生事故!她們也是到了工廠一段時間後,才聽說發生了事故。
這樣,因為女工出現在監控中的時間是12時45分,所以事故發生的時間肯定在這之後,徹底排除了1至6號車的嫌疑。
範圍進一步縮小了!7號和8號車的嫌疑大幅提升。
張鴻鳴和楊猛倍受到鼓舞,沒想到案件推進的竟然這樣順利。帶著勢必破案的執著和興奮,二人又一頭紮進監控中,繼續搜尋著新的線索。
現在,既然已經證明了7號和8號車駛來之前沒有發生事故,如果能再此之後的時間段內找到某項證據,證明案件已經發生了,那麼就鎖定一個時間段,當然,這個時間段越短越好。目前,確定案件發生時間的,隻有報案人的時間是一個可信的證據。但,這距離案件尚未發生的時間12時45分,還有二十多分鍾的時間,期間變量還是太大了。
現在張鴻鳴和楊猛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能夠縮短這段時間的證據。
想要勢如破竹,最關鍵、最困難的是開始的時候在竹子上破開一條縫。現在,張鴻鳴他們似乎艱難地撬開了這條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