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農

阿格農,1888年出生於現屬波蘭的加利西亞地區的一個猶太人小鎮。家族是猶太曆史上有聲望的大族,父親是虔誠的猶太商人,母親受過良好的教育,喜愛文學。父母依照猶太人的風俗,重視孩子的教育。阿格農3歲上學,5歲便能提筆做詩了。

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生活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猶太人世界裏,這個世界受到歐洲人的歧視,與世隔絕,但保留了猶太人的宗族、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他從小熟悉猶太人的生活與思想,這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靈感和生活來源。他的青年時期正值民族複興運動高漲,猶太複國主義(錫安主義)思潮隆盛,他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不滿20歲就決定離開家鄉,移居巴勒斯坦,為此他拒絕了叔父的好言規勸。6年之後,他又赴德國學習與深造,在猶太人的報紙工作,因而結識了不少宗教界、思想界、文化和出版界的猶太名流。1919年成婚並定居德國。5年之後決定舉家遷往巴勒斯坦,定居在耶路撒冷。從此之後,他主要從事文學創作。以後雖有幾次去歐洲旅遊,但主要生活在巴勒斯坦,直到1970年2月17日病逝。

他很早就顯露了文學的才華。他第一篇詩作《雷納的約瑟》是在他15歲生日那天發表在刊物上的。嗣後他創作了不少歌謠和故事,它們來源於猶太人的平凡生活。題為《窮人》的歌謠,描寫了祖孫二人沿街乞討,在寒霜冰雪的天氣下,正值猶太的盛大的節日“普珥節”,由於疲憊與困頓,雙雙凍死在街頭的慘景。同樣在故事《梅雪希與馬爾卡》裏,這種不和諧的音調也揉了進去,敘述一段猶太重大節日“逾越節”發生的悲劇。

他的早期作品表明少年作家渴望正義和幸福,希望掃除一切貧困、痛苦和不公正,作品也真實地表現了在猶太人社會裏貧富不均的生活現象。他在這些作品中違背了猶太宗教的觀念,在民族盛大的節日裏,不應出現猶太人的悲慘不幸的事件。這表明他在文學上所追求的是真實,所擯棄的是虛假。

1912年他創作了長篇故事《但願斜坡變平原》是一篇具有悲劇色彩的文學作品,描寫了一對相愛的夫婦被迫分手的故事。它以中世紀猶太人生活為依托,主人公是一個篤信上帝神跡的虔誠教徒,使故事更具猶太民族色彩。這是他早期創作中的重要作品。

阿格農移居巴勒斯坦之後,放棄了用當時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通用的意第緒語寫作,改用更富民族色彩、更體現民族複興意誌的希伯來語寫作。第一篇希伯來語的作品是短篇小說《棄婦》,這篇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小說,受到好評,從此他也成為知名的作家。他用小說的篇名(音譯為“阿古諾”)改為“阿格農”,作為自己的筆名。“阿格農”意為“漂泊”,暗喻自己的命運。1924年他把筆名改成自己的姓。

1922年,他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婚禮華蓋》。小說描寫了一個無比虔誠的猶太教哈西德派教徒餘德爾,家境一貧如洗,為了能夠把三個女兒體麵地嫁出,他離別了家人,與車夫努塔出遊各地的猶太人村鎮,尋求資助,捐集嫁資。

全書分為兩卷,第一卷敘述主人公走鄉串鎮,化緣捐集,遇到了各樣各色的人物,也經曆了不同的事情,還聽到各種的趣聞、傳說、故事和各色的宗教、倫理的議論。他終於靠善良人們的幫助,籌集到一些金錢。他改變主意,打發走車夫,自己獨坐客店,靜心誦經。後由於媒人的走動,使一位富翁誤認為貧窮的餘德爾是另一個富有的餘德爾,許下巨額聘禮,籌辦婚事。

第二卷敘述主人公在歸途,籌備嫁資辦理女兒的婚事。不久被對方識破,險些使婚事告吹,這時奇跡出現,女兒意外地在山洞裏發現了珠寶金銀,使餘德爾一家轉危為安,成為富有者,完美地讓女兒出嫁了。小說以第一卷為主要內容。

這部以窮教徒餘德爾的奇妙故事為基本線索的小說,把主人公的經曆作為框架和線索,並以此展現一幅多姿多彩的東歐猶太人的生活畫卷。小說視野廣闊,既有鄉村,也有城鎮;既有家庭,也有客店;既有富商,也有貧民;既有騙子、強盜,也有善良樸實的勞動者。它們構成了一個五光十色的猶太人的平民世界,表現了猶太人特有的民俗風情、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

小說的人物與構架使讀者聯想到歐洲名著《堂吉訶德》,主人公餘德爾近似堂吉訶德,作者也用幽默、戲謔的語言描述了餘德爾,使他和堂吉訶德一樣有幾分喜劇色彩。但他不是歐洲中世紀後期的冒險行俠的義士,也沒有堂吉訶德身上的深刻的矛盾與悲劇內涵;他隻是一個普通的猶太平民,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他在任何時候,都堅信上帝,嚴守一個教徒的職責:虔誠、誦經和謙恭。當他為女兒出嫁籌集了一些財產之後,又立刻靜坐客店,專心誦讀經文,很快把募集來的錢幾乎花掉,他並不悔恨。由於富商的誤解,訂下兒女的親事,他要籌備巨金回報對方的巨額聘禮而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時,他並不氣餒,相信上帝是公正的,好人會得好報;在富商識破他的窮相,使他落入窘境時,他也並不慌亂,依然保持做人的尊嚴。他之所以堅定、樂觀、頑強,不是依靠英雄般的大智大勇和超人的體魄,而是依靠始終如一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對上帝的信仰與真誠。因此,他能克服來自各方麵的引誘而不圖虛榮、不慕金錢和物質,甘於清貧與寂寞,盡到一個教徒的職責。在餘德爾身上,確是體現了猶太人的精神和性格,他不是喜劇人物,也不是悲劇人物,而是作家運用喜劇形式描繪的正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