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李策的故事(2 / 2)

“七·七”事變前,全國學聯派代表楊蘊清到貴陽開展工作,楊蘊清和李策商量後,決定成立貴州省學聯,由李策親自抓學聯的工作。學聯成立後,在青年學生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的冬天,學聯又組織了寒假工作團,分赴各縣進一步開展更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國民黨貴州當局對此十分恐慌,借口工作團印發的傳單中有“托派”的口號,於1938年2月19日趁工作團開會之機,出動軍警衝擊會場,當場逮捕了七名學聯骨幹。李策、黃大陸聞訊後,立即組織對被捕學生的營救工作。當晚,李策主持召開了各校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決定發動學生於次日上街遊行。2月20日的淩晨,貴陽市出現了數百人的學生遊行隊伍,國民黨貴州省政府懼怕事態擴大,答應釋放被捕學生。但他們等遊行隊伍散去以後,不僅沒有釋放被捕學生,反而在21日晚上又先後逮捕了黃大陸、李策等。敵人對李策他們施以重刑,誣蔑他們是“托派”、“漢奸”,叫囂要立即槍斃他們。中共中央獲悉李策等被捕後,立即派鄧止戈從延安返回貴陽,主持省工委工作,並想辦法營救被捕同誌。周恩來、葉劍英也從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發出電報,駁斥國民黨對他們的誣蔑,要求立即釋放被捕人員。但種種交涉都宣告無效,敵人將李策、黃大陸等人關押在獄中,百般折磨,嚴刑逼供,但他們堅貞不屈,和敵人進行了頑強鬥爭。李策還給弟妹們寫信,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爭取到延安去,到抗日第一線去做有用的人。”李策被捕後,妻子丁毅生了個女兒。半年後,妻子抱著女兒去探監。李策抱過女兒親了又親,久久不舍。次日,他給丁毅寫信,表達自己的愛女之情,他還在信中寫道:“我們的新生嬰兒不滿周歲,要教育她成為一個堅實的人,她們的歲月是光輝燦爛的。要記住魯迅先生的話:‘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1940年,李策因為長期被囚禁,身體備受折磨,結核病複發,又患了嚴重的風濕病,日漸消瘦。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學習,對革命勝利充滿信心。他在獄中寫給二弟的信上說:“……時局無論如何變化,個人前途雖不可測,然而新中國的到來是可預言的,我自獻身革命以後,對生死已置之度外,自信雖無一技之長,然而已盡了曆史的責任,故死亦無恨矣!是以雖處屠刀之下,仍能心安理得。”

1941年1月,發生了千古奇冤的“皖南事變”。就在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籠罩下,國民黨特務於1月19日深夜,從牢房提出關押了三年之久的李策、黃大陸及其他四位同誌,隨後便發生了本文開頭敘述的那殘暴的一幕。

李策烈士把有限的生命獻給了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他雖死猶生,人民永遠懷念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