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軟的員工們試圖在不同的領域不受限製地走出第一步時,微軟的創新也就完成了。在微軟源源不斷的科研投入下,這種開掘想象力的新點子也接踵而來: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視會議係統,這款名為Ring-Cam的係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產品;有語音識別、麵孔識別技術;還有重要的數據采集技術,這些技術的原理非常深奧。數據采集技術可以像工具一樣從企業和互聯網資源中釣取蓋茨所說的“商業情報”。
隨著微軟的發展,這種想象力上的拓展也就使得微軟的高層領導和工程師們從原來早熟的孩子變成了一群經驗老到的專家。在這些員工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逆向思維的能力的時候,微軟開始迎來技術和產品上的創新的大浪潮。不地摸索,不斷地改進,讓微軟的創新之路長走長新。
時時創新,事事創新
微軟不但在產品上創新,在公司管理、日常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創新,微軟給人們的感覺是每天都在變,每天都能看到全新的微軟。
不斷的創新讓微軟活力四射,可以用8個字來形容微軟,時時創新,事事創新。就是在員工開會的時候也不會忘記創新。
傳統的會議就是總裁在上麵說,員工在下麵記錄,漫長乏味的會議讓員工十分厭倦,員工的意見也不會被重視。而在微軟,為了員工暢所欲言,會議的形式五花八門。微軟本來就是從事軟件開發的高科技企業,員工的創意也是企業源源不斷發展的動力。每逢微軟開會,比爾·蓋茨為了鼓勵員工發表自己的創意,把談話式會議改成靜思開會。靜思的主題當然是工作中的課題,也是會議的核心內容。會議的地點是在微軟專門的會議室,會議室選擇在很安靜的地方,這些地方也要有無線網絡覆蓋,這樣才能保證員工正常收發電子郵件。
最近工作狀態不好的員工也要做好被批評的心理準備。在會議開始之前,有的員工開始用幽默的語言來描述即將到來的會議:
“天哪,我像是走進了一間鬧鬼的屋子,屋裏很可怕,幸好還有別人……”
會議開始了,一個部門經理做了一個簡單的報告。可能是由於會議剛剛開始,這個部門經理顯得有些緊張。
部門經理的報告剛剛陳述完,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比爾·蓋茨有些發怒了,在接下來的會議裏,大家看到了比爾·蓋茨的另一麵。他時而站起身來,時而打斷別人的講話,時而批評那些工作不佳的員工。會議的氛圍立時感到很壓抑,那些挨批評的員工恨不得馬上跳出這個會議室。
等到比爾·蓋茨“表演”完了,會議也基本結束了。比爾·蓋茨坐在大的靠椅上,陷入沉思,好像在想自己是否有什麼遺漏。
後來,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開會之前比爾·蓋茨仔細研讀了那份報告,他這樣做主要是想考驗會上的員工,讓他們吸取經驗,在以後思考問題時要全方位思考。
記得有一名外交官第一次見到比爾·蓋茨時,說:“從比爾·蓋茨身上能感受到寬宏,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領軍人物,他能夠坦然麵對錯誤,很讓我意外。當別人有更好的意見的時,他也會耐心地聽,如果覺得可行,他會欣然采納。”
熟悉英特爾公司的人們可能知道,比爾·蓋茨的這一做法很像英特爾公司的風格。因為比爾·蓋茨鼓勵員工大膽地發表創意,所以微軟召開的創意會議通常總是熱鬧非凡。當時的英特爾和微軟是美國計算機行業最具競爭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由於IBM公司沒有繼續沿用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導致英特爾公司剛剛研發的386微處理器麵臨尷尬的市場境地。
而微軟則看到了英特爾微處理器的市場前景,選擇與英特爾合作。隨後,其他公司紛紛效仿,英特爾公司很快就占領了市場,而IBM公司則損失慘重。最後,比爾·蓋茨與英特爾總裁格魯夫最後終於成為商界盟友。近些年來,格魯夫與比爾·蓋茨一起密切合作,兩家企業牢牢把持住霸主地位。
在比爾·蓋茨身邊工作多年的員工都有這樣一個感受,比爾·蓋茨很欣賞在會議上給他“打小報告”的員工,在比爾·蓋茨眼裏,這些員工才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在比爾·蓋茨身邊工作,你不能對他隱瞞任何事,哪怕是芝麻大的一點小事。誠然好消息很快就能傳遍整個公司,比爾·蓋茨告誡員工說:“對壞消息視若無睹更是不可饒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是危險的,這是讓公司為這個潛在的錯誤而冒險。比如,當我們要開發這個未經論證的新產品,而研發部門卻已經全力以赴去開發了,結果可能是研發部門的努力白費了。”
在每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中,比爾·蓋茨都與商界領袖,政治家及專業人士切磋交流。比爾·蓋茨或許是在這些人身上尋找創新的靈感,應用到微軟的管理之中。
讓有人煙的地方就有微軟
隻要有人煙的地方,就有商機。這是微軟一貫秉承的理念。非凡的成功者能從大海中淘出金子,謂之“大浪淘金”,而失敗者卻隻能望洋興歎。比爾·蓋茨成功了,隻因他是一位精明搏擊大海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