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寒不說,雲葉自然也不問。軍事機密嘛,自己無須知道。
因為寧寒在家,難得團聚,寧寧也喜歡寧寒,雲葉出去的便少了。
小夫妻說不盡柔情蜜意、一家人盡享天倫之樂。
寧寒看起來比剛到家時忙碌,有時候會去軍營,一呆大半天才回。
雲葉便抽空去了館子。
館子裏的客源比較固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戰後經濟複蘇的原因,或者是流民的原因,天泉城的人口感覺比以前多了,大街上更為繁華。
館子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並沒有因為天熱營業額下降,反而上升了。
雲葉認為,是店裏的回頭客又帶回頭客來的原因。
齊掌櫃也深以為然,招呼起客人來,更是十分盡心。
好多天沒去過馮村了,也不知道上次說的事怎麼樣了。這一日,寧寒走了之後,雲葉帶著衛萍幾人又下鄉了。
一見雲葉,村長就很高興,對雲葉說:“夫人,您還不知道吧?知府衙門已經把河道裏的流民都造上冊子,人頭費倒還沒下來。那師爺說,下回來便給帶來,大家夥兒都高興得很,直念夫人的好呢!”
雲葉聽了也點頭,“那就好。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留下?可有回家的?”
村長笑了,“這麼好的事,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沒一個願意回家的,外村的也不知道怎麼就聽說了,緊趕慢趕地都過來了,這下子,馮村光流民就有近二百人了!”
雲葉皺眉,“要是附近村子的都來,倒還麻煩了。咱村也安置不下啊!”
村長道:“師爺說了,其他村的也要一一登記。這樣一來,他們便不會來我們村了,現在這些人,村裏也安置得下。夫人不要憂心,我們倒高興,幹活兒的人也多了呢!”
雲葉又想起學堂的事,忙問:“學堂可找到地方安置了?”
“找到了!找到了!”村長高興地很,“那兩個夫子也已經到了呢!那些流民也是聽了咱們村要辦學堂,孩子不交束脩,這才都往這裏湧呢!”
正說著,小馮也走了進來,“夫人,現在村子的人跟流民關係很好。雇工的也多了,家家戶戶都願意送孩子去學堂。這幾天正收拾屋子、做桌椅板凳,過了兩三天,就可以開課了。”
雲葉問:“有多少人?”
若是太多,恐怕還要再找一個老師來。
“一百出頭呢!”小馮道:“不光咱村的,那些流民的孩子也有二三十。這隻是孩子們,像我這樣的大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說著,小馮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真是想去學寫字、記賬。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空。”
雲葉想起以前的“掃盲班”,道:“大家願意讀書認字,當然是好事,隻怕到時候夫子不夠,咱們還要再請一兩個來。教大人的、教孩子的分開。”
“大人白天幹活,晚上抽空去讀書,最好每個人都認字。咱們村可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了。村長,大家都知書達理,也好講道理。”
村長道:“是這麼個理兒。咱村也有幾個識字的,我看當夫子卻不行。流民中也有幾個,不知道能不能教書?等我明天問問他們,若是可以,便不用麻煩夫人從城裏請人。您那麼忙 ,這些小事,就不要操心了。”
雲葉想了想,“也好。若是村裏能出人,吃飯的事就好辦了。我這裏給孩子們買筆墨紙硯,等開課那天送來。以後可就要自己買了,省得孩子們不知道愛惜。”
村長和小馮忙說了許多感謝的話。
他們兩家都有孩子上學堂。筆墨紙硯貴得很,若是夫人出了,又給大家做了好事。
貨幫正好也過來進貨,看見雲葉,幾個老大忙過來見禮。
眾人坐下,一個貨幫老大道:“雖然也有動亂的消息傳來,到底也算是天下太平,咱們的貨遍及四麵八方,馮村醬菜已經在方圓百裏打出了牌子。雖價格不低,但是銷量十分喜人。變雞蛋和鹹鴨蛋也賣得不錯。”
說到變雞蛋和鹹鴨蛋,為了防止假冒,雲葉讓人編了竹篾小簍子,大小一樣、封口相同,可放五十枚蛋。裏麵放上寫著“馮村醬菜”的紙貼,整簍出售,不單賣。
雲葉道:“各位辛苦了,大家還須用心些。”
眾人都應了。
雲葉道:“我這裏還有一事,正要跟大家說。醬菜賣了這麼久,老食客們家裏隻怕攢了不少泡菜壇子,放在家裏礙事不說,若是家有泡菜壇子,女人們便會想著法子自製泡菜。對咱們的醬菜是個衝擊。而我們這裏呢,廠子還要時不時地買壇子,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