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眾人立時來了興趣,看向諸葛明攤在一塊平整大石上的祖陵地圖。
“你們看!”諸葛明伸指在地圖上點了幾處,“這幾個地方就是那幾代玉璽出現之處,離開我們所在的這條路有不少距離。”
“嗯!”劉啟九人頻頻點頭。
“有鑒於此,我特意彙總了前二十代帝皇請出玉璽的地點,發現凡是縫三的倍數的這一代帝皇都不是在這條路上請得玉璽,而我們這一代正好是二十一代。憑此,我大膽推測,這次玉璽出現的方位不可能在這條路上。”諸葛明自信滿滿道。
“這?”畢業於新源學院文學院的湯立當然知道諸葛明的威名,可是事關玉璽,牽涉到的可是鎏金王朝未來幾十年的興衰,由不得他小心謹慎。
雖然來此前劉啟叮囑過湯立,進入祖陵一切聽他和諸葛明的安排,但是真正遇到原則性問題,他還是尊重湯立本人的選擇。是以,盡管他和他的黃金隊員對諸葛明的判斷深信不疑,也沒有出聲替湯立做決斷。
沉吟半餉,湯立猛然伸掌一拍麵前的大石,沉聲道:“好,我相信諸葛兄的判斷,我們立刻改道,不走這條路。”
諸葛明淡然一笑。剛才等待湯立做決定的時候,他已經下定決心,如果湯立不采納他的建議,那麼整個搜尋過程他就不會再出一計。畢竟,以他的驕傲,湯立雖然勤政愛民,可還沒到他生死相隨 的地步。當然,如果這個人換了劉啟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幸好,湯立的決定讓他十分滿意。諸葛明朝湯立點了下頭,繼續分析道:“既如此,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朝哪裏去。”說完,一指湯勇方所走的路,“他們走的這條路首先排除。就算玉璽出現在那,我們也不可能冒著被他們擊殺的危險與虎謀皮。何況,以我的判斷,玉璽在那條路上的幾率幾乎為零。”
“嗯?”諸葛明如此肯定的判斷立時引來包括劉啟在內所有人的質疑。
諸葛明掃了眾人一眼,嗬嗬一笑,道:“這不是我說大話,而是有事實依據的。”
“諸葛兄,依據從何而來?”劉啟不得不小心求證。
“賢弟請看!”眾人的目光跟著諸葛明的手勢移到地圖旁的玉璽圖像上,“依據就從玉璽身上而來。”
劉啟九人不約而同地湊上前,觀察其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玉璽圖案。
一塊黑玉般聖潔無瑕的不規則物體,依稀可辨似乎是一種猛獸的頭部,其大如羊頭。雙眼部位猶如鑲嵌著兩顆晶瑩的火鑽透射出迷人光暈,頭頂生有一獨角,角的左側麵雕刻四字楷書“傳國玉璽”,右側麵八字行書“國運昌隆惠澤萬民”。
說良心話,鎏金王朝這塊傳國玉璽除了造型和材料比較奇特外,眾人還真看不出其他特殊的地方,無奈隻有放棄,靜待諸葛明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