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榮譽與擔當,終點也許又是起點(5)(1 / 2)

喝一口泉水 唱一支老歌

看那嫋嫋炊煙舞婆娑

采一朵野菊 插在你酒窩

釀出牛郎織女的傳說

吹一首牧笛 暖在你心窩

看那斜陽 笑山坡

為了什麼才離開 又為什麼而歸來

故鄉是永遠能給我原諒的胸懷

要走幾段路 犯過幾個錯

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

要恨幾個人 傷過幾次心

才了解為了愛要怎麼做

一座城市 又一個城市

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顛簸

一次成功 又一次坎坷

才懂得陶淵明先生的快樂

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簡潔和明了,可是其中的寓意是何等的深邃!這首歌,仍是海泉的一種追求,一種向往,一種希冀,一種期盼。我在海泉本子上記錄的一篇感言,窺見了海泉內心翻滾的波瀾:

“歸園田居中的閑適,恬淡,靜謐,千百年了,一直徘徊在中國人的心靈幻想之中,揮之不去。曆史中的現實,現實中的曆史,無論是數風流人物或者看草根庶民,無論是經曆戰亂的動蕩還是曆經盛世的太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它仿佛成了穿越時空永不過期的中國人的集體心靈安慰劑。人生不盡如意時,那一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就若隱若現地召喚著我們回歸自己血脈裏銘記的心靈家園。

“有多少人能夠在功成名就的巔峰時刻選擇華麗的轉身,退隱江湖;又有誰能夠做到即使身處市井的喧囂,依然可以隨時隨地從人生的百態裏回歸生命初始的原態,回歸童真般的懵懂?陶淵明和李太白還有蘇東坡這些老先生們,不也是在曆經各自現實人生中一次次榮華光耀又一次次落寞黯淡後,才走向終極的豁達,才獲得靈魂和靈感的雙重自由,即而流芳千古。

“身體的流放地,往往成為心靈的樂園,這種樂觀精神是中國人堅韌並且淳厚的性格使然。所以誰都不能說我們傳統宗教的世俗化和信仰活動的民俗化就是集體精神生活淺薄的象征。這一點,恰恰彰顯了我們這個民族達觀開朗的可愛天性。盡管陶淵明隻有一個,可是,擁有陶淵明一般生活智慧的中國人在市井或鄉間到處都是,隻是他們不會寫詩罷了。所以,中國人往往不把陶先生當成文壇巨匠一樣的崇拜,卻把他當成一個可以推心置腹煮酒暢談的老朋友,即使是那些曆朝曆代的文壇巨匠也是一樣。

“每個中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片田園,每個中國人其實都擅長陶淵明的那種從容的微笑,當然,我也相信,美國人也都是吹著口哨的惠特曼,咱們地球人這幾百萬年就是靠這樣的微笑活下來的。話說的太大,題扯得太遠,甚至我的立意有些自相矛盾,沒關係,我隻是想說,現代人啊,就算我們過得再現代,我們也是人,別忽視我們最原始的天性,憤怒或壓力太大時閉目養養神;失敗時念念田園詩;要得到的和將失去的,若我們計較不清,索性就關掉心裏的那個計算器,回到我們的桃花源去享受一會兒清淨,讓天空洗洗自己的眼睛,讓鄉謠洗洗自己的耳朵,不問名利成敗,獨享清朗的心境。從苦行中跳脫,是我們必經的智慧修行。現代的陶淵明們,我們都行!”

海泉是知道給自己這台車加油打氣的。他有勤讀書、勤動筆的好習慣。他喜歡讀錢鍾書、林語堂、餘秋雨、餘光中、北島、顧城等人的書。他喜愛作家的書,都要買到手,反複閱讀並珍藏。

我隨便翻我的日記,就會看到一些與海泉談讀書的內容,比如:

“上午與海泉聊天,聊了兩個多小時。他向我介紹美國克裏斯·安德森的《長尾理論》,《免費——商業的未來》那本書也是這個人寫的。我看了這本書,書的勒口有這樣的話:“你可以把書架上的新經濟書籍清除一空了,有《長尾理論》足矣!”“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每一樣東西,這個世界會怎樣?如果數百萬種冷門產品的總價值超過了寥寥幾種熱門產品的價值,這個世界會怎樣?”在《免費》一書中說:“‘免費’——不是一種左口袋出右口袋進的營銷策略,而是一種把貨物和服務的成本壓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

“從書架上找到海泉博客裏寫到的一本書《中國不高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的,作者宋曉軍、王小東、黃紀蘇、宋強、劉仰。海泉說這是一本激進的民族主義的書,也是一種聲音。海泉讀完書寫了篇博客,標題是《中國不高興,中國人高興》……”

我覺得海泉諸多的好習慣中,喜歡讀書和動筆,是特別好的兩個習慣。這是他從小養成的。海泉小時候就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讀書。功課之外的書籍,他讀得很多。離家外出闖蕩的這些年,他似乎也離不開書。在飛機上,在酒店裏,在演出現場化妝間,在家睡覺之前,他都要拿出書來讀。我在他四處遊走的背囊裏,總會發現他在讀的一本或兩本新書。這些書並不是為了消遣才讀的,都是他有計劃在讀的。他曾說過:“每天好像都是浮躁的,閱讀確實能夠讓人平靜。但凡我有一段時間,比如一兩個星期,沒時間讀書,那肯定浮躁了。如果能夠進入思考的狀態,那一定是看了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