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挫愈勇癡情不改
——致清華大學
尊敬的老師:
您好!
我叫丁佳麗,是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高三1319班的一名學生。和其他具有報考清華大學領軍計劃的學生一樣,我們具有遠大的理想,時刻以優秀學生的標準激勵自己,以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傑出人才為已任。性格寧靜,獨立思考,信念執著是我自小養成的特質。從小學到現在,我沒有接受過一個小時的校外補課之類培訓,熟識我的人都戲稱我為“原生態”學霸。通過廣泛地閱讀讓我能超越時空和人類先賢對話,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體育運動讓我得到全方位發展,這多少彌補了“原生態”成長模式的不足。
2013年我考進了長郡中學理科實驗班,我選擇了生物競賽組,也有了初步的人生規劃——努力成為一名跨越生物遺傳學和考古人類學的複合型學者。高一這一年,我充分展現了對生物學的認識理解能力。40人的生物組淘汰為9人時,教練王老師還認為我是最具潛質的選手。不過原生態的學習經曆讓我摔了一個跟頭,我沒能考入年級前50名,按慣例我必須離開。先理後文的求學規劃發生了重大調整。這對當時不滿16歲的我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文理分科時,我以文科年級第八名的成績分在文科實驗班。人生的理想並未改變。我依然勇往向前。去年暑假,我參加了北京大學考古夏令營,從各方麵豐富了對考古學的認識和理解。“我見青山多嬌媚”,奈何青山見我不如是。我沒能夠從200多名營員中脫穎而出。這意味著“自招資格”失之交臂。我在懊惱和沮喪中思考自己的未來。幸運的是,清華大學領軍計劃像一道洵麗的陽光,照亮了我失落的心靈,讓我從迷茫彷徨中重新振奮。
好心人提醒我,清華大學的文科分數線更高,文科專業還在重新布局之中。其實像清華大學這樣超一流大學,我們早就了解並向往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正是清華大學文科專業蒸蒸日上的氣象。有機會在這裏求學,更能不落窠臼,從而開辟新的天地。也有人提醒我,要能背誦經典名篇,熟識古代文字。我相信,“君子不器”,我的學習能力定能彌補不足。數學考0分的羅家倫,吳晗不是終成大器嗎?初中畢業的華羅庚不是能幸遇熊慶來嗎?如果清華大學是賢明的楚文王,我願自己是卞和懷中的那塊渾璞的玉石。
長郡學子,“樸實沉毅”。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對複雜現象的洞察力,對成規的質疑勇氣,我都具備,而且我喜愛文學,具有一定的創作能力。在起點文學網的指導下,我根據在生物競賽組的經曆創作了小說《靜女其思》,《在溈山的三個夜晚》,根據夏令營的經曆創作了《西湖作證》。作品雖不成熟,但我的理想和追求從中表露無遺。
“世事尚未洞明,人情還需練達。”作為高中生,理想可能超越現實太多。卜天下者難卜已身,成功的公式也遠不是X+Y+Z三個變量能夠表達。十年以後,或許二十年後,在人文科學的領空中,一批璀璨的新星將冉冉升起。如果有幸得到清華大學的垂青,我想自己一定要成為其中最耀眼的那一顆。榮耀必將屬於對我恩重如山的長郡中學,更屬於在我人生最關鍵時刻為我插上騰飛翅膀的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