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曆史風雲變幻,爆發於19世紀中葉前後的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從內外衝擊著清王朝的統治基礎,有憂患意識的統治階層開始思索如何自強以抵禦外侮,於是自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他們發起並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強”、“求富”運動——洋務運動。中法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的相繼爆發使洋務官員寄予辦洋務以自強禦侮的夢破滅,在封建社會內部孕育出的新生資產階級力量則開始思索一條新的社會發展的道路——鼓動光緒帝進行改良變法。

作為道光帝的第六子、鹹豐帝的六弟、同治和光緒帝的六叔,奕訢曆經四朝,是晚清皇朝中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室成員。他親身經曆了王朝的一係列變幻,在晚清的政治史、外交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活動是晚清宮廷權力鬥爭、社會發展和對外交往的一個縮影。鑒於此,本書力圖從奕訢這個人物的活動來看當時社會的大背景,同時又將人物放在具體的曆史背景中去作客觀的評判。奕訢天資聰穎,加之受到良好的皇室教育,能力優於其他皇室成員,因而自小道光帝就對他寄予厚望。然而在爭奪宮廷最高權力鬥爭中,他卻是個失敗者,一生幾起幾落,這是時代、製度本身的局限。他畢生都在盡全力維護王朝的穩定和發展,然而終究挽救不了大清的命運,這又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所有這一切都決定了他一生的坎坷和悲劇性。

從個性上講,他既先進又保守,既高傲又謙卑,既平易也孤獨;他聰敏多智,勤於思考,在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善於與洋人打交道,人稱“鬼子六”。如何立體地展現這樣一位個性豐富、政治思想複雜的人物,是我在寫作過程中一直在仔細思索的一個問題,我盡力做到客觀、真實,將人物描寫豐滿。但限於個人能力,難免有粗疏之處,敬希讀者批評指正。

最後,感謝羅福惠教授對此書撰寫的組織以及湖北人民出版社李爾鋼先生的辛勤工作和所提出的許多寶貴建議。

著者

2005年9月29日於武昌桂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