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海克托·柏遼茲(1 / 2)

海克托·柏遼茲(1803~1869年)是一位具有傳奇經曆以及獨特素質的法國音樂家。柏遼茲在音樂史上已成為一段公案,人們對他的音樂創作,褒貶不一,毀譽參半。法國人德彪西就曾把他叫做“音樂上的怪物,一個例外……不大懂得音樂的人所喜歡的音樂家”。柏遼茲確實怪得異常,他是一個音樂技巧並不算齊備的音樂家,而他的生活經曆讓人與對他的創作一樣感興趣。他神經過敏的異常氣質使人覺得他是一個完全的瘋子,但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正是這種相對於常人的反常才造就了這個音樂的天才。

柏遼茲生於法國南部一座美麗的小城市科德·聖·安德烈。柏遼茲的成長過程與大多數音樂家不同,他從未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他父親是當地一位著名的醫生,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家庭並沒有學習音樂的優越條件。柏遼茲小的時候隻會彈彈吉他吹吹長笛,而且都是業餘水平。

柏遼茲的父母衷心地希望他子承父業。1821年10月,柏遼茲遵從父命來到巴黎學醫。然而學醫並不是柏遼茲所願意的,他天生就不是一塊學醫的料。當他第一次走進解剖室,看到那一段段肢體和內髒還在滴血時,立刻瘋狂地跳出窗外,惡心不止,嘔吐不已!醫學院對他來說無異於一座監獄,而他在醫學院學習的每一天都不得不像囚犯似的痛苦煎熬。他天生就生就了一對適合音樂的耳朵和一顆適合音樂的心,當他走進巴黎歌劇院聽著大師們那異彩紛呈的表演,他跳動的心靈就會被徹底地馴服,安詳而平和。相比之下,從醫學院來到歌劇院,他就仿佛走進了春天,陽光燦爛。所以他雖然名義上是醫學院的學生,卻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音樂的學習。他整天泡在巴黎音樂學院的圖書館裏,如饑似渴地飽讀音樂大師們的作品。他深深地明白,自己將來決不會成為一個有名的醫生,而是相反,應該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

音樂。所以1824年1月當柏遼茲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後,他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決不肯從醫,而頑固地繼續學習音樂。這最終導致了他和家庭的決裂,喪失了經濟來源。他堅定地走上了學習音樂的征程。

然而他的藝術生涯是如此的艱難曲折。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在合唱隊裏充當一名歌手,並招收幾個吉它學生,勉強維持生活。後來,柏遼茲的熱情打動了歌劇院的經理,他破例恩準這位小夥子坐在舞台下麵的樂池裏免費聽音樂,看演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使柏遼茲可以認真地觀察各種樂器的奏法,聆聽它們的音色,琢磨它們的音響效果。他後來之所以能成為“配樂大師”,正是從這裏起步的。柏遼茲最初在法國公眾間取得一個令人讚歎的成就後,其景況每況愈下,再也沒有出現像樣的成果。他的樂曲在本國的市場遭遇冷淡,這對柏遼茲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哈羅德在意大利》(1834年)和《安魂曲》

(1837年)隻是多虧一些朋友的熱心幫助,才取得一些表麵上的成功。《貝文努托·切裏尼》(1838年)被人喝倒彩。柏遼茲在上演前大造輿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1839年)也隻不過取得一個勉強的人為的成功。至於為“七月紀念碑”的落成典禮而作的《葬禮與凱旋交響曲》(1840年),人們對它不加理睬,充耳不聞。《浮士德的沉淪》(1846年)甚至沒有引起人們的議論。

最後他為了開音樂會而債台高築,他變賣了所有家產仍無濟於事。

他破產了,不得不逃往國外。柏遼茲在國外卻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尤其在俄國和英國,所到之處無不名利雙收。然而這並不能填補他的祖國帶給他的冷漠,他越來越感到孤獨、寂寞。柏遼茲生在當時的法國是他的一個不幸。當時法國音樂界的模範人物是腐朽的梅耶貝爾和奧柏,而柏遼茲則完全與他們背道而馳,這導致了柏遼茲生前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