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精兵雲集(1 / 2)

再其後是一支約莫六七千人的蜀州戰士,沒有披披風或半臂戰袍,全部是兩當輕甲,除了人人攜帶有弓箭之外,主要是馬刀和長槍,少量的鐵矛、標槍,人人麵容沉肅,讓人感覺到一種無言的威嚴煞厲,不少男女手臂上纏繞著一條讓人一看就感覺冷嗖嗖的黑色怪蛇,似欲竄咬撲噬之狀,更是令人驚悚。

而另外一支衣甲迥然有異的梧州聖光騎士則高擎著大旗,也是一色的輕甲,甲胄鮮明,鞍韉整齊,主要以弓刀武器為主,少數騎士也裝備了槍矛一類的長兵器。

這四支在衣甲旗幟上有著明顯差別的騎隊,唯一共同的是同樣的強悍,同樣的蘊藏著可怕的戰鬥力!

列陣於馬賊皇帝身後的狼衛騎隊的騎士,以往並不是沒有見識過戰力強橫,凶悍善戰的騎兵部隊,即使是兩支關東騎兵,論單對單的個人戰鬥力,其實也未必就輸給眼前這些西南精騎的騎士們,但是作為部隊軍伍協同作戰的整體戰力,僅是通過眼前浮光掠影的粗略觀察,就很明顯的看出這些鬼影騎兵的確高出半籌。

隻看西南精騎行進間,從各個細微處表現出來的那種無以言詮的協同呼應,自然流暢,沒有絲毫生硬的痕跡,就知道這些騎士,互相之間的戰鬥默契達到了一種什麼程度,這種默契甚至很難讓人相信,他們隻是經過了嚴格而艱苦的訓練就達到了這種程度。

兩萬西南精騎步調一致的在距離武馬賊皇帝千步的地方駐馬不前,不動如山。

張霖微微含笑,看著統領著兩萬西南精騎東來的五位統軍將領策馬出陣,疾馳而來。

總領西南軍馬的鸕鶿中將,統領黔州突騎的旱魃,統領巴州鬼兵的鬼影,統領蜀州精甲的玉魁,統領梧州聖軍的野牛,這些西南精銳騎兵的到來,意味著“荊州”局勢將會因為力量對比的變化而出現微妙的不同。

馬賊皇帝先和四大部主寒暄一番,然後又和幾位親信部將聊了幾句,當即下令:“大家準備著在‘荊州’和民軍打一仗,打完了咱們就班師凱旋,十三爺請大家喝酒!”

群豪轟聲回應,笑聲如雷,豪氣幹雲!

張霖可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先頭部隊吃了民軍不大不小的一個虧,早想著要找補回來。何況此時,民軍在“荊州”遭到駝龍民團和黑隼所部聯手反撲、大潰敗的消息已經傳到北方,趁著“竟州”民軍惶恐不安的時機,張霖正有意收降潰散的民軍及其眷屬,現在不趁火打劫,那不符合馬賊皇帝的性格。

現在精兵在握,正好讓遠道而來的西南精騎發筆橫財,“荊州”民軍抄掠所得肯定是不少,正好可以取為己有,以助軍餉,趁著壽山與黑隼等輩的龍軍銳騎還沒有打到“荊州”時大撈一把,否則等到他們的追剿兵馬一到,可就不大好和他們翻臉了。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張霖在部署各軍行動,分劃區域的同時,還下達了一個秘密指令到各部,此次“荊州”作戰可以攻擊的對象:一是在“荊州”活動的民軍,允許其投降接收整編,凡不從命者,徹底消滅之,並可以表露馬賊名號;二是“荊州”目前尚未被民軍攻破的教廷郡縣,凡是能攻下來的全部攻取下來,可以驅使新投降的民軍部眾為前驅,以民軍的名義去攻堅,錢財、糧食、人口一律掠走,不許留一粒糧食,不許留一個人,隻稱是民軍籌餉,不許泄露馬賊參與其中的機密。

馬賊皇帝的命令如同惡魔的獰笑,很明顯的要對“荊州”來一次無差別大規模掃蕩,至於死多少人暫時無心考慮。

於是,“荊州”的許多民軍營地,都是在接到馬賊的最後通牒,負有看守營地之責任的民軍頭領還在商議爭論是降是戰,未曾定案之時,便已經被馬賊騎隊長驅直入,拿下了主其事的所有頭領,那時節就是不降也得降,降也得降,根本由不得他們作主了。

其實,馬賊皇帝從各方麵諜報綜合所得,深知這些個聚眾造反的民軍,不過是活不下去了才鋌而走險,起而造反,鐵心造反者甚少。至少在起事之初,他們誰也沒有想過要改朝換代。往往在馬賊剿撫並用的手段下,答應給他們牛、犁耕種,並讓他們的妻小吃飽飯時,民軍中的將士便人心離散,都渴望著過正常人的日子。

看準了這一點,張霖在最後通牒中以馬賊的信譽擔保,通告民軍,隻要他們投降接受整編,一保證既往不咎,二保證他們一家妻兒老小今後有飯吃有活幹。再加上馬賊強悍武力的威壓,迅速收編了幾十萬民軍潰散部眾和民軍眷屬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