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開發不到一年時間,以“高起點、高標準、快節奏”為準則進軍蘇裏格的遼河石油勘探局已經完鑽開發井或評價開發井33口,其中I+Ⅱ類井比例達到81.3%。
華北石油管理局重點加深地址研究和儲層預測,用五個半月時間,打出4口評價開發井,其中I類井3口,Ⅲ類井1口,結果好於預期。主要領導作出指示,蘇25區塊要加快節奏,工作量不受年度部署影響,華北石油管理局將全力以赴給予支持。
而由長慶石油勘探局組成的第一項目部在蘇6和蘇36-11兩個區塊已經完鑽的18口開發井中,I+Ⅱ井比例達到了72%。
由四川石油管理局組成的第三項目部完鑽的13口評價開發井,更是把I+Ⅱ類井比例提高到了89%;
由大港油田集團公司組成的第四項目部的蘇20區塊I+Ⅱ類井比例也大幅度提高。
2006年,新鑽開發井的I+Ⅱ類井比例由合作前一年的62%提升至73.7%。更重要的是,當年二季度以後,大部分項目部完鑽的新井中,1+Ⅱ類井比例已經超過了80%。同時,麵對世界級開發難題,在三維多波、二維多波等先進技術均未收到滿意效果的情況下,高精度二維數字地震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各項目部探索出了適合蘇裏格氣田的井位優選和儲層預測技術,大大提高了鑽井成功率。這一年,五個合作項目經理部和長慶油田采氣三廠共完鑽新井312口,其中I+Ⅱ類井比例達85.43%。一年前,在地質認識更為準確、儲層認識較為清晰的蘇6井區,I+Ⅱ類井的比例隻有62%,一年間,提高幅度達23個百分點,蘇裏格氣田I+Ⅱ類井總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的第一個戰略意圖提前實現。
可以說世界上美國的聖胡安氣田與蘇裏格氣田最相似,但聖胡安氣田的儲層埋藏深度隻有600米左右,這與開發成本與儲層埋藏深度達3500米的蘇裏格氣田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要實現蘇裏格氣田經濟有效開發,必須大幅度降低開發成本。而攻克製約蘇裏格氣田實現規模有效開發鑽井成本成為首要任務。在合作開發的背景下,技術競賽使各合作項目部爭先恐後,爭奪氣田開發先行軍的桂冠,遼河局率先應用PDC快速鑽井技術,創造了鑽井周期14天13小時的記錄,長慶局又把這一記錄縮短到9天23小時。2007年,遼河局32804鑽井隊以7天22小時創造了鑽井周期最快紀錄,隨後長慶局40650鑽井隊又以7天18小時再次刷新紀錄,使綜合鑽井成本降低了40%。為加快開發速度,壓裂試氣時間也較原來縮短了三分之一。在鑽井成本大幅度下降後,關鍵就是提高單井產量,長慶人在蘇裏格氣田集成創新了三大類十二項開發配套技術和六項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大多都是常規技術,但通過分析、篩選、集成和係統化,使其內部效率最大化、功能最優化,更適合於蘇裏格氣田低滲、低壓、低產的特殊地質屬性。
新時期的曆史機遇和管理機製形成了一個技術競賽平台和一個技術共享平台,在蘇裏格氣田傳唱著“躍出東北也是虎”,“川軍揚威蘇裏格”,“虎狼之師出大港”,“大器晚成屬華北”合作開發的奇跡段子,由此“六統一,三共享”的運行機製應運而生,“統一規劃部署、統一組織機構、統一技術政策、統一外部協調、統一生產調度、統一後勤保障”,將各合作方形成一個整體,而資源共享、技術共享、信息共享則使這個機體充滿了活力。150多部鑽機、上百支隊伍、數萬人在蘇裏格拉開了一場前所未有弘大而低調的向“三低”氣藏全力開火的技術戰鬥,“靜悄悄的大會戰”在蘇裏格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