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數字藍圖的新時代(1 / 1)

數字藍圖的新時代

從2007年以後,蘇裏格的開發速度相當驚人,緊跟在采氣三廠之後,采氣四廠、采氣五廠先後掛牌成立,三家鼎立相互支撐,為氣田合作開發增添了新的元素,使得蘇裏格大氣田實現了規模效益開發。這一局麵得益於氣田推行數字化建設。從大的形勢上來看,可以說“數字地球”是人類邁入21世紀又一項極為引人注目的全球戰略計劃,掀起了新一輪世界信息技術基礎建設的熱潮,並已成為中國信息化大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

數字化建設在蘇裏格氣田掀起一場數字革命的熱潮,蘇裏格氣田作為長慶油田實現5000萬目標的主戰場之一,對京津冀地區及周邊城市長期安全穩定供氣,促進中國石油持續有效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責任與使命麵前,擺在建設者麵前的是蘇裏格氣田在確保實現100億,邁向200億的宏偉目標中,大規模建設、大氣田開發的大場麵,使得想要管理好上萬平方公裏麵積內的上萬口井,勢必需要數千人參與管理,這對於單井日產量隻有1萬餘立方米的氣田開發現實來說,巨大的人力資源投入成本與氣田走低成本之路,實現高效開發背道而馳。由此,傳統的管理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大氣田建設需要,建設一個科技數字大氣田的夢想在建設者腦海浮現,一幅美麗的數字藍圖興奮和活躍著建設者的思維。為了實現這一構想,采氣三廠帶頭推行數字化建設,提出以“遠程數據傳輸”實現氣田管理的思路,通過設計一套智能化和自動化的裝置,把氣井流量、壓力、溫度等重要數據傳輸到集氣站,再由集氣站通過光纜傳到指揮平台,實現氣田生產指揮遠程控製。這一想法作為蘇裏格氣田實現數字化管理的雛形,推動了以數字無線傳輸和井口遠程控製為主的智能化生產管理控製係統技術的建成,最終成為了蘇裏格氣田數字化管理的核心技術。

數字化氣田建設加快了氣田開發,在各單井、集氣站等生產現場,設置無線監控點,選用電信級無線微波產品,配合高增益天線,采用點對多點的無線連接方式,建立氣田總控室與各監控點間的無線傳輸主鏈路,實現生產現場圖像信息、生產數據、設備運轉數據等的實時動態監測;並巧借天宮之力,將太陽能發電引用到氣田單井、集氣站管理中,不僅創造了長慶氣井無外電實現生產的首次突破,而且減少了架設輸電線路的維護管理費用。數字化建成實現了控製平台可每5分鍾電子巡井一次,巡井頻率是人工巡井的800多倍。按照氣田生產規模達到200億立方米規劃藍圖來看,上萬口氣井和120多座集氣站的用工總數可控製在2000人以內,這使得采氣工隊伍大幅度減少、有利的變革了生產組織方式、油田管理方式,降低了控製投資管理成本,成為實現蘇裏格氣田規模開發的又一觀念改變、脫胎換骨的革命。

通過反複試驗,“聽數字指揮,讓數字說話”的新時期科技革命在蘇裏格上演,逐步形成了以單井、集氣站、處理廠(作業區)、指揮中心為生產控製單元的四級生產管理網絡,實現了“數據自動采集、方案自動生成、異常自動報警、單井電子巡井、資料安全共享”六大功能,確保了數字工藝流程和管理流程進一步優化,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電子化巡井、人工開關井效率不斷提升。使得蘇裏格氣田沒有雜亂的電杆和交錯的線纜,沒有人流、車流來回穿梭,繁忙的生產組織場景。

如今,當你身處蘇裏格的每個生產現場時,數據自動采集、異常自動報警、運行自動控製、遠程無線傳輸、太陽能一係列與數字化管理的新工藝技術早已應用自如,安家落戶。在氣田指揮中心,占領視覺空間的是25個液晶顯示器實時跳躍著來自一線每口氣井的生產運行數據;遠程監控探頭如同千裏眼,將氣田井站現場情況盡收眼底,一覽無遺;無論身在何處,氣田的任何信息數據隻掌控在電腦前指尖鼠標的輕輕點擊中。由此,蘇裏格氣田跑步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勢頭,一個月建成一座集氣站,三個月建成一個聯合站,半年(一年)建成一座大型天然氣處理廠的模塊化建設大格局已經全麵實現,從根本上印證了現代氣田工業文明建設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