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打開微信時,看見通往朋友圈的入口那裏有個“紅色的小點點”時,是不是有一種無奈與煩惱的感受?
朋友圈本就是各位朋友“偶爾”抒發心情,分享喜悅、成就,或是某一刻因某件導致的悲傷情緒的事情時,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勵與安慰的地方,當然我們都能融入對方的世界與之互動,這便是回饋朋友的最好方式。
而現如今的朋友圈已經淪為了鏈接轉發、廣告宣傳、心靈雞湯亦或者美食、旅遊景點更有甚者會在圖片或者文字下麵標記一個他的位置所在,好似炫耀自己在一個別人未曾去過的地方。其實我想說的就是標記來,標記去的都逃不過“地球”的範圍內。你這麼能!咋…咋…咋不去地球以外的地方標記呢?!
咱先來說一下關於“鏈接轉發與廣告宣傳”吧。其實這些東西無非都與各自切身利益相關。有的人可能是因為正在從事著某一種行業,而這種行業就需要拉新客戶與維係老客戶,而這是他職業需要,為了生活誰都有各種無奈。這種方式我們都可以理解。
但:注意!最過分的是那種根本沒有涉及某種需要媒介宣傳的行業卻為了自己貪一點點小便宜,就各種轉發然後要求朋友圈幫轉或者點讚,更有甚者會為了那麼一點點的貪欲而選擇道德綁架。你要相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可能轉發的人還會一個不小心就掉進了別人早已設好的陷阱裏去而不自知。如果最後上當的是你自己也就是權當是交學費學習點經驗吧,可連累了身邊的親朋好友真不是個好的體驗感。
關於那些沒事就來轉發“心靈雞湯”的。其實現在各種自媒體也好,公眾號也罷,無非都是千篇一律的一篇文章的抄來借去,加點圖片弄點背景音樂或者用很甜美風的溫暖嗓音去錄音成型後發到自己的媒介窗口去。
首先,我們拋去文章中的其他素材來看這篇文章,你會發現這些文字內容似曾相似。再看看這文章的內容大多都以教化、洗滌、安撫為主。其實你隻要細細想想,能寫出這些內容的作者。能有幾個是幸福的人?
他寫的這些東西不過是一種自己在生活中嚐盡各種冷暖後的自我安慰而已,而許多人卻視若受傷後情感與精神上的唯一“救命稻草”。
難道你沒聽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也許當時受傷的你在沉溺其中時聽著可能會有些許安慰、可然後呢?以後呢?人生的意義是在過程中卻不是在結果上,生命說長不短重要的是去體驗它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與變化無常。別總覺得看過幾篇雞湯後就能拋去過往,你看的或許是寫這篇文章人根本沒親身經曆過後寫的。或許有的親身經曆過,但那是別人的人生呀!當許多想忘卻忘不掉的便不要刻意去忘懷,這樣隻會加深它對自己更深的記憶。
一段好的愛情是彼此不斷在生活中磨合、成就與包容出來的,這個世界上不存在那麼一個絕對“對”的人。你要相信沒人能拯救你的感情,唯一能救你的隻有自己。
最後再來說說那些“美食與遠方”的。關於一吃到好吃的東西的人。當美食呈現在他麵前時,他往往能想到的就是:都特麼的別動,等我拍個照先。你要是沒懂他的意思便上手開吃,有可能對方還會生一點小悶氣!其實我想說你特麼是搞刑偵工作的還是福爾摩斯或柯南?幹嘛非得要這麼強迫自己每遇美食就上傳給朋友圈呢!算是分享嗎?如果要分享,咋不帶上朋友圈的給位去現場請吃呢?這才是朋友嘛。
遠方有山有水這點真不假,每個人的足跡涉及到哪裏也不是別人能幹預的。
因為幹涉別人的自由是違法亂紀地。
那些無論去到何處總是喜歡上傳旅遊照的人其實格調一點都不高,也沒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修養。這世界上的風景名勝數不勝數,可去過後就一通亂照,海吃。你們有認真去了解那些美麗風景、名勝古跡的故事與曆史文化背景嗎?拍照留戀這一點確實沒有過錯,因為當你老了之後每每翻看那些老照片的時候你會慷慨激昂到“我想起那天下午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既然有了朋友圈這個功能,那麼我們應該更有效的利用它來維係朋友間的友誼。現在的生活節奏本來就匆忙,本就繁忙的生活給了每個人不同的壓力,人們來到這個虛擬的地方也是為了逃離現實,好享受一下這片刻的寧靜。
最後再說一句,更好的維係親朋之間的感情最好的方式便是放下手機,走入現實與之切身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