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所代表的索馬裏政府可不是簡單的自負,索馬裏當時現有的軍備加上埃塞俄比亞對自身的“大清洗”,當時索馬裏的軍力真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蹂躪埃塞俄比亞。
1977年7月20日,索馬裏不宣而戰(直到同年9月,巴雷才宣布本國與埃塞俄比亞處於戰爭狀態),出動 20萬大軍進攻歐加登。其出動4個坦克旅(共600輛坦克與裝甲輸送車),22個步兵旅與摩托化旅(含100輛坦克與200輛裝甲輸送車),2個特別行動旅,4個炮兵旅(含250多門火炮與火箭炮)。
索軍的後勤任務主要由一個特種運輸旅完成,該旅共有340輛重型卡車(型號為吉爾-157、烏拉爾和KrAZ)。索馬裏空軍投入3架伊爾-28轟炸機、24架米格-17殲擊機、29-32架米格-21MF殲擊機、3架米格-21UM教練機、7架米格-15UTI教練機、4架米-4和8架米-8T直升機。
這些裝備對於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可以說是“豪華”陣容了,這些國家中自然就包括被大軍壓境的埃塞俄比亞。
而此時的塞軍卻隻有約100輛老舊的美製M47和M41坦克,100輛M113裝甲輸送車,30輛M8/M20裝甲車(1956-1959年獲得),少量捷克斯洛伐克產CKD AHIVb輕型坦克(1948年從伊朗巴列維王國獲得),200門野戰火炮和高射炮(全是舊式)。
本來在1976年,埃塞俄比亞曾經一度與美國達成和解,又獲得一批M113裝甲輸送車、M60A3坦克、M163“火神”高射炮、“陶”式反坦克導 彈、戰鬥機和航空炸 彈。但由於後來門格斯圖公開宣布走社會主義道路,美國總統卡特就凍結了這份合同,之後的武器的援助也就不了了之。
這也是小國的悲哀吧!總是生存在大國之間的狹縫裏,看似風光一時的索馬裏共和國也隻是前蘇聯的一個棋子罷了!沒有了前蘇聯的“援助”,索馬裏和埃塞俄比亞之間的戰爭還真不一定在初期打得這麼輕鬆!
經過三年推翻帝國的內戰後,埃塞俄比亞上述武器中的一半都喪失了作戰能力。為了扭轉頹勢,門格斯圖將強軍的希望寄托在前蘇聯身上。埃蘇相關條約雖然簽署很快,但落實起來需要時間。
總之,歐加登戰爭爆發時,埃塞方麵能送上前線的隻有1萬名軍人,包括第11、5、9步兵旅(後兩個旅屬於第3步兵師),第75、79人民警察旅(或稱民兵旅),裝備包括42輛M41和M47坦克(屬於第10摩托化旅第20坦克營),48門火炮與迫擊炮,幾十門40毫米L60“博福斯”高射炮。
至於埃塞空軍,那就更加弱小了,當時尚有20-25架美製F-5A/ E戰鬥機、34架F-86F戰鬥機、3架B.MK.52“堪培拉”轟炸機、數架T-28和T-33教練機、30架各型直升機(包括UH-1H和“雲雀-Ⅲ”),其中能夠起飛作戰的隻有16架F-5戰鬥機、1架“堪培拉”轟炸機和幾架F-86F戰鬥機。
訓練有素的索軍憑借著強大的裝備,尤其是製空權的奪得,在雙方交戰時可謂是勢如破竹!在歐加登戰爭的初期,巴雷可謂是占盡了優勢,戰爭的天平也是不斷的偏向巴雷!
1977年8月底,在占領哈拉爾和季季加之後,索軍已經基本完全控製了歐加登,隨後開始向迪雷達瓦進發,那裏有埃塞最大的空軍基地。由於軍心浮動,埃塞軍的損失大得驚人。
9月5日埃塞軍向季季加發起的反攻中,損失了75輛M41和71輛M113,大多數竟然是被自己人隨意丟掉的。這幾乎是埃塞軍所有能夠開得動的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