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子少傅(1 / 2)

太子少傅,一向以來,隻有曆代皇帝比較信任的、甚至可以說是最信任的人,才能夠擔當這樣的職位。畢竟是代替自己教授自己的下一代啊。太子是什麼人,太子一般是皇帝自己兒子中最優秀的一個、自己未來的接班人、日後整個國家的統帥啊。若是那個人不是品行優良,學富五車,讓皇帝覺得可以作為太子的榜樣的話,如何能夠放心讓他教授自己的兒子呢?

當然,沒有人願意自己兒子的教授老師是庸庸碌碌的一個人是一個方麵。但是皇帝乃一國之尊,作為他兒子的教授老師,還並不單純地像普通的私人老師那樣簡單。為何?因為皇帝這種人是掌握一國權柄的人,他們的控製欲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他們一般都習慣把整個國家的人民都牢牢地控製在自己的手中,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兒子。

他們作為一國的最高權力者,自詡為受命於天,九五之尊,無論表麵上曾經對別人說過多少冠冕堂皇的“我不如你”之類的話,但是內心深處,那種優越感是非常強烈的,一般都自認為自己優秀的無人可以超越。

所以即便太子有自己的老師,而且那個老師是自己挑選的,但是其實在帝皇的內心當中,還是希望太子能夠是一個完全複製的自己,並不想太子完全繼承太子老師的所有思想。因為太子少傅在他眼裏畢竟還是個臣子,即便懂得一點帝皇之術的一點皮毛,但是臣子就是一個臣子,沒有當過皇帝的他永遠也體會不到帝王之道的精髓。

但若是真有這樣真正理解帝王心術的太子少傅的話,封淳於浩若是覺得自己的駕馭能力足夠的話,倒是可以讓他稍稍地教導一下自己的兒子的。但是很自然的就會非常地提防他了,畢竟一個懂得帝王心術的人一旦生出了邪念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尤其這個人還擔當著太子少傅這樣的一個可以隨隨便便就能左右整個國家大勢的職位,那就更加地不得不防了。

若是這樣的一個人能夠本本分分地教導太子的話,那對皇帝來說倒是一件大幸事,因為畢竟自己要處理國家事務,忙得有時候都沒有時間去享受作為一個帝王所應該享受的極樂了,哪裏還有這麼多的空閑時間來整天陪伴自己兒子,言傳身教地教導他如何成為一個帝王?

但是若是這個人居心不良,動了歪念頭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毒瘤,一定要及早地把他找出來摘除掉。因為這樣的人,一旦成了氣候,懂得隱忍,博得了太子的信任的話。那麼,他掌握朝廷的權柄,號令天下,控製大勢那就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

若是識趣一點的話就是掌管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是陰狠一點的話,就是架空皇上,操縱皇上,行廢立太子,最後自封為皇的劇本。若是等到事態發展到那種地步的話,就真的是覆水難收、破鏡難圓了。這樣的話,那麼“封淳”這樣的國姓,恐怕都要換做別的姓氏了。

封淳於浩並不認為他自己是這麼有掌控力的君王,有自知之明,認識到自己並沒有這樣的能耐控製這些這麼有才幹、但同時有相當危險的人物。於是,便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一些才學並沒有這麼犀利,但是品德情操比較過硬的人來給太子教學。

但是如何彌補太子帝王之道缺乏呢?難道還要自己手把手口耳相傳?封淳於浩一旦想起這個就頭疼,他確實沒有時間呐,他還年輕,還打算享樂呢。封淳於浩考慮了再三,倒是想出來一個比較折中的辦法。就是這名太子少傅除了才學、人品相當過硬以外,那是經常幫自己做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心腹。

他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相當於傳話筒一般存在的太子少傅,讓太子能夠從老師那裏學到一些他為人處事的一些手段和原則。相當於給自己做了一個模板,然後讓那個模板複刻出另外的一個自己。

這個天才的決定倒是讓封淳於浩曾經得意過很久,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因為太子少傅是自己的人,太子總會以為老師是父皇派來監視自己的人。但是從老師的口中,卻也經常地聽說到父皇的事跡,父皇的處事方法、人情手段。當然也是報喜不報憂、報好不報醜的那種啦。久而久之,封淳於浩在他的太子眼中的形象便是慢慢的變得高大,慢慢地被神化。使得太子對封淳於浩產生了崇拜、崇敬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