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侗鄭重地對嶽飛說:“據我所知,這天下能拉得開神臂寶雕弓的人隻有四個:我和宗澤元帥,再有就是我那兩個被奸臣所害的徒弟。”想起往事,周侗神色黯淡,不禁歎了口氣。

嶽飛很小心地接過,左手握弓,右手執弦,深吸幾口氣,運足膂力,這張弓也被拉開了。

周侗忍不住喝彩一聲,立刻收了他當徒弟。從此以後,周侗便把一身武藝全都教給了嶽飛。周侗除傳授嶽飛武藝之外,還把一部書送給嶽飛。嶽飛接過這部書一看,原來是《春秋》。他在回家的路上歇腳時不停地翻閱,很是喜歡,從此每天都讀得津津有味。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嶽飛16歲了,此時他已經是魁梧健壯的小夥子了。

這一天,師傅周侗聽說縣裏的知縣即將卸任,因為兩人過去很熟,就帶著嶽飛一起去探望。相互問候之後,周侗也向知縣介紹了徒弟嶽飛,並炫耀徒弟很不錯。知縣說什麼也不信,周侗便讓嶽飛現場表演一下射箭。

三人到了演武廳,知縣叫手下把箭靶擺到離嶽飛120步的距離,周侗阻止說:“120步太近了,太近了,讓他們擺到240步吧。”

嶽飛什麼話也沒說,他走下台階,紮穩腳步,挽弓搭箭,一下子連中靶心九支。李知縣看得嘴巴都合不上了,等這九支箭射完,他禁不住大聲叫好。

李知縣看眼前這人氣度非凡,而且武藝高強,便有心將自己18歲的女兒許配給嶽飛。

師徒二人告別了知縣,等回到嶽飛的村子程崗村的時候,周侗便把事情告訴給嶽飛的父親。嶽飛的父母很是欣喜,忙著張羅這樁婚事,不亦樂乎。

知縣的女兒雖在娘家是掌上明珠,但是她為人卻知書達理、善良體貼。等嫁到嶽家,也是畢恭畢敬,十分孝順。第二年,嶽飛妻子便生下一個男孩叫做嶽雲。

轉眼又是秋天,體力一向很好的周侗突然得了風寒,到後來竟然隻能躺在床上了。嶽飛得知情況之後趕忙過來服侍師傅,尋醫求藥。周侗也知道自己年紀大了,熬不過幾天了。於是周侗把嶽飛叫到到床前,說:“我這當師傅的也沒有什麼可送給你的,這張弓是我一生的寶貝,就送給你了。”

又過了幾天,周侗病情更加嚴重,不久就去世了。周侗也沒有什麼親朋好友,於是嶽飛就把他葬在瀝泉山下,心中哀痛不已。

從此,每逢初一、十五,嶽飛即使把自己的衣物當了,也要買些酒肉到師傅墳前祭奠。嶽飛拿著師傅留給自己的神臂寶雕弓向空中連射三箭,然後把酒肉埋在墳頭的旁邊,滿是哀傷的神情。

父親見到嶽飛的這個舉動,不知是什麼意思,便問他原因。

嶽飛說:“我師傅把畢生的武藝都傳授給了我。我以後有什麼樣的前途,都是師傅的功勞。我向空中射三箭,表示不敢忘記師傅曾經教過我的射箭之術。這酒肉本來就是給師傅享用的,我更不能自己去食用。”

父親被嶽飛的話深深感動了。他說:“你說得很好!你不忘記師恩,表示你不忘本。以後不管怎樣,你都要記住今天的所作所為,以後忠君報國,也要堅守這個道理。”

嶽飛也慷慨激昂地說:“如果父親允許我以身報國,兒子也定當不會忘記父親今天的教導!”

父親很是感動,說道:“有這麼胸懷大誌的兒子,我嶽和也可以不愧對嶽家的先祖了!”

毅然從軍

宋徽宗宣和四年,嶽飛已經20歲了。那時候由於朝政日益敗壞,各地的起義軍以及賊盜勢力四起,真定(今河北正定)路宣撫劉韐行文所轄州縣,招募勇士。

嶽飛見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便很想去應招,可是一想到父母的年歲已老,又不忍心丟下他們而去。父親聽到這個事情之後,說道:“怕什麼!我們會自己照顧自己!好男兒誌在四方,不要因為父母就永遠待在家裏。隻要對國家有益的,我不阻止。如今你已經20歲了,是去外邊闖一番事業的時候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能力平息盜賊,讓咱們百姓安居樂業,有一條生路,我死也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