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滑步一閃,讓過刀鋒,飛起右腳踢他的手腕,將刀踢落;又用左腳旋踢他的膝彎,張威武立腳不穩,隻能倒下;再以右腳尖對準他的太陽穴踢個正著,張威武頓時一命嗚呼。這三腳連環踢出,隻是呼吸間那麼個空當,就把一個身強力壯、自號威武的人結果了性命。看得全營目瞪口呆,一齊跪倒,說道:“我們願意投降!”
自此,宜興一帶盜匪銷聲匿跡,而潛匿太湖的水賊也紛紛逃往外地。常州的吏民棄了產業移來宜興居住的,幾達萬餘戶。
居民為了感戴嶽飛保境護民,除建立生祠供奉外,還家家繪了圖像,早晚瞻仰參拜。
嶽飛征戰數年,現在居住在宜典,總算換得一些清閑日子。
雖然是有些清閑日子,但他還是時刻思念母親,前後已派人去鄉裏17次,卻總是無法將母親接出來,每想到這裏,就不禁內心悲痛不已。
一天,嶽飛將嶽亨找來,說明心意。嶽亨說:“請你放心,這一次我死也要把伯母接來!”
嶽亨走後,嶽飛苦苦等待,坐臥不寧。到了二月份,嶽亨終於排除萬難,把嶽飛一家六口接來。
張完是宜興大戶,家中房屋寬敞。聽說嶽母及孫、媳自鄉裏趕過來,也替嶽飛高興,立刻命家人打掃了一處別院,讓他們當做居處。嶽飛很感謝他的好意,但還是聲明必須按時交房租。
張完哪裏肯依,說道:“你為我們宜興出生入死,已經成為這個地方的神聖之人,難道就不容我表示些心意嗎?”
嶽飛強調這是私事,占取民宅,視軍法處置。
張完也說道:“這確實並非是公事,是我對您的盛情,請不要拒人於千裏之外。”
嶽飛不好意思再拒絕,隻有答應了。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宜興城,家家燃放鞭炮為嶽飛慶祝。
姚太夫人覺得很欣慰。雖然她曾經問過嶽亨有關嶽飛幾年來的一切,但是她關心的不是官職爵祿,而是嶽飛是否真正盡心國事,真正保境衛民。嶽飛博得宜興民眾如此衷心愛戴,證實兒子果然沒有辜負她的教誨。
自打把母親接到宜興,嶽飛就一直陪在母親身邊寸步不離,家中氛圍其樂融融。
姚太夫人說道:“你也該去看看你妻子了。這些年來真難為她了。”
嶽飛滿口答應,但是一步不肯離開。母親知道自己兒子的性格,自己不休息,他便不肯離開,便又說:“我也累了,想休息一下。”說完,就靠在枕頭上閉起眼睛。嶽飛不敢再打擾,輕輕為母親拉上被子,才悄悄離去。
李氏夫人見了丈夫,忙賠笑站起來。
嶽飛低聲說:“這些年來多謝你替我侍奉母親,辛苦你了。”
李氏夫人低下頭說:這是我作為媳婦應該做的事。”
嶽飛的小兒子嶽雷四歲,他不喜歡武藝,卻喜歡讀書,李氏夫人已教他讀《千字文》,並能倒背如流了。
大兒子嶽雲現在已經有12歲了,雖然還是那麼清瘦,但喜歡舞槍弄棒,而且力氣很大,三五個壯漢都拿他沒辦法。
過了兩天,嶽飛帶嶽雲到教場,想試試他的武藝,是否能拉得開硬弓。兵器中,嶽雲卻偏好雙鍾,他覺得刀槍隻能從正麵與敵人作戰,而雙鍾則可同時迎戰兩麵敵人。這種說法當然還是顯得幼稚,嶽飛不想敗了他的興致,就讓他自己到兵器架上選擇。嶽雲試了幾柄錘,都嫌太輕了。最後在兵器庫內選了兩柄鐵錘,共重80斤,舞動起來,才覺得順手。
很多比他年長的壯士雙手握一柄錘,才能勉強舞動,一個看似羸弱的少年,竟能一手一錘,運用自如,真是讓人驚奇,一時營中上下,都把他叫做“羸官人”。
有一天,營中來了一位壯士,姓張名憲,閬州(今四川閬中)人,父親是軍中武職,從童貫伐遼,在範村戰死,距離現在已有七年時間,他卻習得一身好本事。他很崇敬嶽飛,特意趕來投奔。
嶽飛一見張憲,發現他有異於常人的氣質,兩人談論很久,見解又不謀而合。張憲也能拉開300斤硬弓,各種武藝,無不嫻熟。母親從鄉裏能夠過來團聚,是嶽飛人生中一大喜事,如今又來了一位豪傑之士,這更是喜上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