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萬俟卨之後,又有禦史中丞何鑄與殿中侍禦史羅汝楫也上疏彈劾嶽飛。嶽飛知道自己與秦檜和他的親黨很難相容,一再奏請朝廷辭去樞密副使的職位,然而高宗一再不準。最後,高宗了解嶽飛去意已決,到了八月初九,才同意他的請求,但高宗仍然授予他武勝定國軍節度使的官職,追加少保一職。
雖然嶽飛辭去了樞密院的官職,高宗也確實很眷念他,但嶽飛更知道跟秦檜和他的親黨們很難容他。因此,他每夜都是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這時已經到了深秋,嶽飛追憶往事,十分感慨。張所、宗澤、李綱、張浚、趙鼎,這些知遇過他的長官,雖然有時難免在思想、看法上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是君子,忠於朝廷,一心一意恢複中原,消滅敵人,最後卻又都遭到相同的命運,這真是天妒英才!嶽飛一時百感交集,就提筆寫下《小重山》這首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忠義冤逝大理寺
嶽飛被削去了兵權,並且辭去了樞密院副使的職位,秦檜本來應該感覺很高興才是,但是他見高宗對嶽飛仍舊是恩寵有加,又賜給他房屋,擔心時間一長,嶽飛再度被起用,豈不是功虧一簣了?於是秦檜找來張浚商議,怎麼才能將嶽飛置之死地。
張浚自信地說:“這事情很好辦,請太師放心!”於是他派人秘密引誘嶽飛的部將,隻要能出頭狀告嶽飛的,就給以重賞。但是嶽飛深得軍心,竟沒有一個人理睬他。後得知王貴曾在穎昌之戰害怕受到嶽雲的責罰,而且他的帳下一個士兵偷東西被嶽飛撞見,將王貴打了一百杖。他們就派心腹想挑撥王貴與嶽飛之間的關係。王貴卻覺得嶽飛賞罰分明,而且深得人心。但是王貴的一個可致人死罪的機密不幸被張浚知道。張浚就以這個作為要挾,王貴十分害怕,隻有服從了。張浚要王貴誣陷嶽飛謀叛,王貴跟隨嶽飛戎馬生涯,對嶽飛也是敬愛有加,不想汙蔑他,就替他找了另一個人——張憲的前軍副統製王俊。
張浚派人找到王俊,王俊很痛快地就答應了。張浚又擬了一份文狀,叫親信悄悄給了王俊,讓他向都統製王貴告發嶽飛。這麼一來,就是嶽飛的手下自主揭發嶽飛的罪狀,牽涉出嶽飛父子,高宗也不會懷疑了。
王俊本來就對張憲不滿,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當然是迫不及待地拿著文狀到王貴的地方告發。文狀中主要是說,嶽飛曾派人秘密向張憲求救。張憲於是和王俊商議,打算把軍馬移往襄陽,迫使朝廷起用嶽飛前去控製,這樣就救了嶽飛。如果朝廷不肯讓嶽飛去,張憲就在襄陽擁兵自重。朝廷如果要攻打,他就與金人聯係,讓金人出兵相助。
九月初七,王貴接到王俊的誣狀,雖然知道狀中說的沒有一個是事實,但為了自保,不得不把文狀秘密轉交給樞密行府。
九月初八,張浚收捕了張憲,讓張憲把嶽飛供出來。張憲堅決不承認有過這種事。
張浚就用嚴刑酷法對張憲逼供,張憲曾經昏死過去好幾次,但是還是堅定地咬牙否認。
張浚得不到張憲的口供,而且張憲被打得體無完膚,奄奄一息。沒有張憲的口供,怎能抓捕嶽飛父子呢?他想了半天,最終還是把心一橫,替張憲擬了一份供招,代他畫了押,就說張憲已經招供認罪。
十月初,張憲被送到臨安大理寺拘押起來。
十月十三,秦檜奏請朝廷召回嶽飛父子,拿張憲謀叛的事對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