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天旭,一清子歎息不已,據他所知,這個張天旭道長天資聰慧,悟性極高,可惜交友不慎,不幸被奸人所害,結果被父親逐出了天師教。
原來,因被平太郎蒙蔽,禁地群妖被盜之後,天師教教主大發雷霆,就算是有百般不忍,也不能棄教規於不顧,何況作為一教之主,“親犯過而不罰”,又怎麼能夠服眾?
因此,張天旭的父親不得不含恨將他逐出師門,勒令其一天找不回被竊的群妖,一日不得歸教。
這個張天旭,也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一賭氣便遠渡重洋,追到了日本。可等他到了日本之後,才知道自己晚來了一步,平太郎早已惹禍上身,慘死在比睿山中。
群妖衝破封印,散布日本各處,為非作歹。而情況更遭的是,由於日本地脈羸弱,群妖心誌不受控製,皆到了肆無忌憚,變態惡毒的地步,吃處子之心、吸食人腦、懾人精魄等等無所不為,同時妖氣侵蝕山川萬物,弱小的生靈,心誌不堅的人,抵抗不住誘惑,皆幻化為妖。
而心誌較為堅定者,也因為妖氣所侵,而喪失了仁義禮信,逐漸養成了自私狹隘,陰險毒辣,殘忍暴虐的性格。
張天旭發現其中利害後,大吃一驚,便決定留在日本,降妖伏魔,解救黎庶。他一方麵以異國為鄉,在日本開花散葉,另一方麵廣收門徒,將平生所學和獨創的道術,傾囊享受,帶出了一支除妖的大軍。
在他所帶的門徒當中,後來出了兩個名冠日本的人物,一個叫做蘆屋道滿,另一個就是安培晴明,但這兩個人在張天旭仙逝後,便忘卻了師父教誨,分道揚鑣,各自創立了道魔流和陰陽流,後來在長期的爭鬥中,道魔流日益衰敗,直到最後銷聲匿跡。
聽到這裏,秀子公主和媚子全都一副吃驚的表情,瞪大了雙眼,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家喻戶曉的陰陽大『法』師安培晴明,竟然是張天旭的徒弟,這一點就連龍少驄也感覺匪夷所思。
在後世的記憶中,安培晴明在日本一直傳頌的如神人一般,有著“不知源義經,但知晴明公”的讚譽,看來那些他降妖除魔的事跡,應當都是真的。
隻是沒想到這個陰陽大『法』師,居然也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成就自己的同時,竟然欺師叛道,整個日本也隻是吹捧安培晴明,對其師父張天旭隻字不提,而因為張天旭被逐出了天師教,在中國史書和道家典籍中也毫無此人的記載,一個道法精深,為異國黎庶殫精竭慮的人,卻消失在了星光璀璨的曆史長河之中,讓後人無從知曉。
龍少驄思慮到此處,不免連連搖頭歎息……
一清子看到大家的表情,感覺自己扯遠了,輕咳了一聲,繼續說道:“張天旭為了天下蒼生,又和平太郎的後人盡棄前嫌,雙方達成和解,和日本神道教一起,共同對付群妖。”
“那這位張道長,最後如願以償了嗎?”龍少驄不用抬頭,就猜到能有此天真一問者,肯定是媚子。如果如願以償,這位一情子道長就不會在這裏,侃侃而談了。
果然,一清子長歎一聲,搖搖頭說道:“除妖一事,可謂一波三折……”
後來,張天旭為了天下大計,找到當時日本朝廷,可由於當時日本已經結束了遣唐使,因此他的意見並未引起重視,而更為嚴重的是,當時日本皇室也受到了妖氣的侵擾和控製,害的張天旭險些喪命。
沒辦法,張天旭隻好靠一己之力,對付眾多妖魔。等到他仙逝之時,雖沒有將眾妖再次封印,但在臨死之前,畢其一生的功力,采擷天地靈氣,練就了禦龍精魄,用於彙聚日本分散的地脈之氣,鎮壓群妖。
他留下了精魄使用之法,並和自己的後人、弟子合力製定了鏟除群妖的計策,帶著重重的遺憾,暗淡離開了人世,直到臨死前也沒能再回中土。
後來,張天旭的後人,以及弟子,聯合神道教,利用禦龍精魄之力,在與群妖的戰鬥中,終於挽回頹勢,但就在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卻發生了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