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天命歸 第一百三十三章 少驄切腹(二)(1 / 2)

切腹,作為日本一種盛行的殉死方式,最早始於公元989年,史載日本除了一個大盜,此人在被鋪前,將腹部一字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髒,扔向了圍捕他的官軍。

據說,當時在場之人,無不為藤原義的勇猛、彪悍折服,此人自殺的方式也開始被人津津樂道,這可以算是日本切腹最早的來源。

鐮倉幕府以後,切腹開始盛行了起來,因丟失陣地、恥於被擒的武士,開始選擇在真錢切腹,以示自己的忠義和視死如歸。(其實,就是個懦夫行為,別打敗仗,或是東山再起才是真本事。)

對於日本這個民族為何會選擇切腹,作為最崇高的死亡方式,據說是古代日本人相信靈魂宿於肚腹之中,因此在死亡之前,有必要將靈魂拿出來,向外展示,因此切腹以示眾。

到了戰國時代,可以說,切腹已經演變成為一項非常藝術話的運動,當然這運動並不利於身心健康。(奉勸各位讀者大大,切勿模仿)

作為日本人,在勵誌成為武士的那天起,就要備好一把肋差,做好將來切腹的心理準備,可謂未慮生,先慮死。而為了表現自己的英雄氣概,武士在切腹的時候,不能閉上雙眼,並且身體傾倒的方向要是正前方,如果側麵摔倒,或是摔個四仰八叉,會被認為是一件很沒麵子的事。(變態到家了,就是死還要麵子)

一些比較幹淨,或是有潔癖的武士,還會相當講究的在肋差上麵裹一層白紙,為的是吸附身體的血液,以免鮮血狂噴,髒了地板。刺入腹部的深淺,也有講究,不能太淺,否則會增加痛苦,卻不能死去,當然也不能紮的太深,否則會因為手軟無力拉動。(這個民族把這種變態的死法都給搞成職業化了,佩服)

至於切腹的理由,在戰國時代也更加豐富,如戰爭失敗,敵軍圍城,到了絕望的地步,又不想做俘虜,就隻能選擇自殺。另一種是和敵人講好條件,以自己的死,保護部下和城中百姓,相對而言,這個理由還算高尚一點。

而與戰爭無關的切腹理由,則有勸諫主公的,為保護自己臉麵的名譽切腹,比主君先行一步的先腹,為了盡世道義理的義腹,為梳理名聲的論腹,為了給家族和子孫帶來恩惠的商腹,痛飲悔恨之淚的無念腹(其實就是沒出息的殉情),憤慨於無實之罪憤腹。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像龍少驄這樣,有罪在身,或是惹怒了主公,被勒令處死,為了給龍少驄一個體麵,經有多人求情,織田信長念在龍少驄年紀輕輕,大發慈悲之心,讓他自己切腹了斷。

對於其他人來講,能夠被賜予如此的死法,定會對主子感恩戴德,但龍少驄不同,自己在肚皮上拉開一道口子,還要看到腸子、肝髒之類的汙穢之物,簡直是一種自虐的行為,與其這樣,還不如被人直接一刀結果了自己,來的痛快。

織田勝長已經手握刀柄,擺好了下切的姿勢,但等了好久,發現龍少驄仍然安靜的坐在那裏,眼望前方,並沒有切腹的意識。

他認為,龍少驄有些膽怯了,或是不甘心死去,開口道:“龍少,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你放心,雖然名義上我們是主仆,但在我心裏,一直把你當兄弟看待,在你切腹的時候,我會立即揮刀,砍下你的頭顱,絕不讓感受到一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