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是什麼讓創業者與眾不同
作者: (美)羅伯特·T·清崎、莎倫·L·萊希特
引言(節選)
是什麼讓創業者與眾不同?
我辭職正式成為一名創業者的那天是我生命中最可怕的一天。從那天開始,我不再有穩定的薪水,不再有健康保險或退休計劃,不再有病假或帶薪假期。
那一天,我的收入變成了零。沒有固定的薪水是我體會過的最恐怖的經曆之一。最糟糕的是我不知道,在得到另一份穩定收入之前我還得捱多久……或許要好多年。在我辭職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的雇員沒有去做創業者。那是因為害怕自己沒有錢,沒有有保障的收入,沒有穩定的薪水……很少有人能在沒錢的狀況下維持很久。創業者是一些異類,他們的一個特異之處便是能在沒錢的狀況下理智和聰明地行事。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的花費直線上升。作為創業者,我得租一間辦公室、一個車位、一間倉庫,得買一張桌子、一盞燈,得開通一部電話,我得為出差、住旅館、吃飯、出租車、複印、鋼筆、紙張、釘書釘、信箋、營業證書、郵票、手冊、產品,甚至於辦公室裏的每一杯咖啡掏錢。我還不得不雇了一個秘書、一個會計、一個律師、一個出納、一個商業保險代理,甚至一個看門人。我這時才明白從前別人雇用我的代價有多麼高--雇人的花費遠遠不止員工薪水單上所顯示的那些數字。
所以,雇員和創業者的另一個區別就是:創業者得知道如何花錢--就算他們沒有錢。
新生活的開始
正式離開公司的那天是1978年6月,我在波多黎各的聖胡安參加施樂公司的"總裁俱樂部"慶典,那是一個表彰公司最佳銷售人員的典禮,施樂公司的員工將從世界各地趕來領獎。
儀式棒極了,那些盛大輝煌的場麵會永遠留在我記憶裏--我簡直想不出施樂為了感謝最佳銷售員們到底花了多少錢。大夥都在慶祝,我卻悶悶不樂。在慶祝活動的整整三天裏,我腦子裏想的隻有辭職--放棄穩定的收入和職位。我知道聖胡安的慶祝一結束,我就得開始孤軍奮戰。我不會再回到施樂公司或是它的火奴魯魯分公司上班。
離開聖胡安那天,我們坐的那架飛機出了故障,需要在邁阿密迫降。機長讓大家係好安全帶,抱住腦袋,做好墜機的準備。要知道,這可是我成為創業者的第一天,本來感覺就已經夠糟的了,難道竟然馬上就得準備去死?這可不是一個美妙的開始。
當然了,後來飛機沒有墜毀,我接著轉機飛到芝加哥,去為我的尼龍維可牢褡褳錢包做一個產品介紹。結果航班晚點,到達芝加哥商業中心時已經過了約會時間,我需要見的那個人--一家大型連鎖百貨店的采購員已經走了。我又一次在心裏嘀咕:"看來我的創業生涯一開頭就不走運。要是做不成這筆買賣,公司就沒有營業額,我就沒有收入,桌上就沒有食物。"因為我很愛吃,所以沒有食物這點最讓我心慌。
有人是天生的創業者嗎?
"創業者是天生的創業者,還是被訓練成創業者的?"當我對我的富爸爸問出這個老問題時,他答道:"這樣的問題毫無意義,這就如同問,雇員天生就是雇員,還是被訓練成雇員的?"他接著說道:"人是可以被訓練的,他們可以被訓練成雇員,也可以被訓練成創業者。而之所以世界上雇員比創業者多,那是因為我們的學校總是在訓練年輕人成為雇員。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的父母告訴孩子'好好上學,將來找個好工作'。我還沒怎麼聽人說過'好好上學,將來當個創業者'。"
從雇員變成創業者
我知道,我並非天生就是一名創業者,我必須接受訓練。我的富爸爸指導我走上了一條從雇員變為創業者的道路。對我來說,這可不是件容易事。在弄懂他想要教我的課程之前,我得先忘掉以前學會的很多東西。
然而最困難的一點在於,富爸爸所說的話總是與窮爸爸教導我的截然相反。每次富爸爸提起創業精神,他談論的總是自由。而每次我的窮爸爸提起上學找工作,他關注的焦點總是安穩。這兩套邏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衝突,讓我迷惑。
最後,我去問富爸爸這兩套邏輯的區別。我問道:"安穩和自由難道不一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