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帝王之心深不可測(1 / 2)

然而,麵對此事,隻有一個人自始至終都無法感到心情愉悅。

那個人便是去年的狀元,入朝為官一年多載的蔡虹瑜。

不為其他,因為他的老家就是隆雋,自從恭康王,豫南王叛變以來,看著恭康王入侵的路線,蔡虹瑜就隱隱約約的擔憂,這恭康王遲早有一天,會打向那隆雋去、

隆雋是他的老家,父親母親,兄弟姐妹,所有的親戚朋友都住在隆雋,所以當這南康之亂一起的時候,蔡虹瑜就上奏讓安陵帝把南寧王跟端瑞王叫回封地去,在那些勸說安陵帝召喚南寧王與端瑞王前去與豫南王他們應敵,最為賣力的人,便是蔡虹瑜了。

是人都有私心,都不想見到自己的親人,因為戰亂而死,而且,蔡虹瑜還聽聞,這次恭康王謀反的原因,很大的一部分是想為了他的一奶同胞的弟弟師青林報仇,端瑞王一家,自然是恭康王要找的,而另外一個,便是他,在恭康王看來,如果當初春闈事變,沒有他帶領一群考生,在皇宮門口坐著,逼的安陵帝必須要認真對待,徹查此事,為了平複眾怒,這師青林大概就不會死。

這樣的傳言,就算蔡虹瑜不想聽見也不行,然而,他卻並沒有覺得自己到底哪裏做錯了,師青林本來就犯了失察之錯,他被安陵帝處斬,也是罪有應得,恭康王對端瑞王沒辦法,就專門找軟柿子捏,想要針對他來,不僅如此,還罔顧西京的平民百姓,引起戰亂,作為原本應該守護西京的八大世家之一,哪怕是身為一個人,恭康王都是失格的。

可是,帝王之心深不可測,安陵帝一直都扣押著南寧王與端瑞王不放,這眼看豫南王與恭康王都快要打到家門口了,安陵帝這才決定派出端瑞王與南寧王去收拾叛軍。

雖然眼看的局勢下,已經逐漸向安陵帝這邊靠攏了,但,又誰能敢肯定,這不是又一個悲劇的開始呢?

恭康王已經退至於川久城,隆雋又重新的回歸於西京的正統皇政,蔡虹瑜當下就找人前往隆雋,書信一封傳到他的本家,結果卻如同石沉大海一樣,別說從隆雋傳來消息,連送信的人也沒有回來。

子不語怪力論神,可蔡虹瑜卻沒緣由的心慌,心思不定,他隱隱約約的有種不祥的預感,每逢自己獨處的時候,歎氣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了。

不過,南寧王與蘇含玉的大軍,連連戰勝,卻給了蔡虹瑜一個機會。

一日早朝,蔡虹瑜請了安陵帝一個折子,折子裏的內容便是,介於南寧王,端瑞王以及蘇含玉武德候大公子等人,近日來抗戰敵軍的表現,懇請安陵帝派遣兩位官員,攜帶精良的物資前去前線,給前方的士兵勞軍,端瑞王那裏蔡虹瑜提出了一個,祖籍在端瑞一帶的一名官職不算太大的官員,至於南寧王那邊,因為他是隆雋出生,又是從隆雋進京趕考到了京畿的,關於地形,他比誰都熟,而且他現在依舊隻是個芝麻綠豆官,京畿的朝堂少了他,也沒有什麼關係,懇請安陵帝派遣他去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