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傳承(1 / 2)

馮肅可看完之後,悄然下山,隱於江湖。十三載後,才牽一小童飄然而返,重建玉山派。回返山門後才發現,門派周邊景色大變,東麵數裏長的烏頭嶺竟已經崩塌,化作一片亂石山崗。一番探查後僅得知十年前有妖孽惹怒上天,被雷公用霹靂打死,連累炸毀了此山。

馮肅可嘔心瀝血編纂典籍,欲把玉山派延續流傳,又私下暗查師門之禍,卻始終不得結果。可惜其武功也未能大成,不入道途抱憾終身,隻在臨終之時,把自身經曆密書在冊,供後輩參研。

講道此處,掌門李行之略作停頓,看了一下眾人,又開始向下說起。

其後三代和四代祖師,未能親見仙書道經“玉山真經修身篇”的真意,所學均為二代祖師所傳,馮祖師把自己記憶的道經圖錄依照本意描繪下來,傳與後代。可惜其理雖同,其意甚簡,憑此入道卻是機緣大減。

可幸的是三代和四代祖師均是天資出眾,根骨超凡之人,在四十歲左右均把二代祖師所傳的功法練到大成。其後自感入道之機就在眼前,卻因功法之故不能再進一步,心中遺憾。等到後繼有傳,便開始遊曆江湖,欲查找前代山門之變的原因,可惜均是一去不返,就此消失於江湖。

等第五代祖師也步先輩的後塵,玉山派六代祖師便讓玉山派封山三十年,積蓄實力不再現於江湖。六代祖師卻是一個頗有謀略之人,欲待山門實力壯大後再行別策。不料在封山二十載時,有人偷入藏書閣盜走了一門傳承拳法,逃走時傷了玉山派多位弟子。第六代祖師追蹤而去,等到返回時卻已身負重傷,隻來得及讓七代祖師繼承掌門之位後吐血不治身亡。

這套拳法與二代祖師編纂的“玉山行氣訣”相輔相成,練習此拳可使後代弟子在築基之時更加圓滿。當時七代掌門並沒出師,僅學會拳法的三分之二,至此成為憾事。因拳法缺失,後輩弟子習練後就不得全功。

所幸七代弟子中出現一個天資橫溢之輩,便是楊天辰楊祖師,其人三十歲時把本門功夫煉至大成,隨後替代當時掌門行走江湖,追查偷盜拳譜的賊子,同時尋求前輩祖師消失的秘密。可惜這位楊祖師遊曆江湖十餘年後也是消失不見,從此門派心中對此已是驚懼。

直至今日,我輩弟子每況愈下,無人再把真氣修煉圓滿,不複當年前輩們的智勇。說道此處,李行之長歎一聲,其人長像雖是粗豪,但卻是一個精細之人,常年為山門操持,頗有心力交瘁之感。

聽到此處,堂上眾人一時沉寂無聲,路雲生心中即驚又喜,才知門派竟有如此隱秘。抬首看去,見殿上幾位師伯和師傅都用凝重的目光看向自己,不知何意?欲要出口詢問,突然想起剛才掌門所說的祖師事跡,但凡本門心法練到圓滿之人,總會在某名奇妙的消失,心中不禁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