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在與保守派殊死的鬥爭中,革新派不得不喝下失敗的苦酒。曾經被皇帝看重和支持的歐陽修也不得不遠離京城被貶滁州,雖然在走之時,皇帝依然對他表示信任和關心,但幾天之後,皇帝的一紙詔書卻又讓歐陽修悲憤不已,然而,政治革新的失敗卻成就了文學的經典,身處逆境的歐陽修在滁州寫下了《醉翁亭記》,成就了傳誦千古的文學名篇,那麼在問世之初,《醉翁亭記》都創造了什麼樣的文壇神話,流傳近千年以後,康震老師又會怎樣解讀《醉翁亭記》,而歐陽修的醉翁之意又到底是什麼呢?
康震:
歐陽修離開中央到地方去任官,臨走之前向宋仁宗辭行,宋仁宗對他表現出了非常信任的態度,一再地告訴他到地方上工作不會多長時間的,很快你就會回來的。如果在地方上工作,看到中央的工作做得有哪兒不對的,你就提出來,像以前一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歐陽修說你看,我原來做諫官的時候,我們有特別的職權,是可以搜羅證據然後向朝廷提建議。現在我是個地方官,中央的情況我就不一定很了解,我就不敢隨便講話,宋仁宗說不必有顧慮,盡管講。非常地信任,對不對?讓我們感覺到宋仁宗還是非常地支持歐陽修包括範仲淹等這一批改革的人。
可是誰都沒想到,歐陽修這邊剛走了不過五六天的時間,宋仁宗就下達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的內容是什麼呢,我用白話文給大家說一說,詔書的主要內容說,我,宋仁宗說朕聽說古代的盛世大臣們聚集在朝廷上的時候,從來都不會結為朋黨,君王聖明,大臣們也非常地賢能,我希望我所在的這個朝政、我所在的王朝也能達到上古時代那樣一種賢明的王朝的水平,但是現在朝廷上上下下、大臣之間結黨營私,表麵上是推薦人才,暗地裏是賄賂、拉攏、勾結,沽名釣譽,有關部門應該嚴厲地查處這個事件。
大家一聽這個不對啊,因為前邊宋仁宗問過範仲淹,說君子也結黨嗎?範仲淹的回答說君子結黨,君子結黨是以義結黨,以國家利益結黨,所以君子結的黨結得越多越好,那後來歐陽修進一步地引申和論證了這個觀點,那就是說從古至今隻要有政治、有朝廷、有大臣,都會有朋黨,關鍵是看君子之朋還是小人之黨,小人之黨越多國家越亂套,君子之黨越多國家越受益。可是你現在看宋仁宗這番話,可以說是直接針對的就是範仲淹和歐陽修的言論。那換句話說,在宋仁宗看來說你說你們是朋黨,是君子之黨,在我看來甭管是君子之黨還是小人之黨,隻要你們結了朋結了黨,你們就不對,你們就對我的統治有威脅。再說一句話,那就是說宋仁宗肯定是經過了周密地考慮之後,聽信了有些人的言論之後,終於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局勢裏邊,一屁股現在就坐到了革新派的對立麵那邊去了,也就是說他的立場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轉移,他認為範仲淹等人借改革之名行朋黨之實,要不然怎麼說結黨營私、沽名釣譽,對不對。
當時歐陽修已經到地方做官,他遠離了朝廷的政治漩渦,按理說這個事,多一句的少一句的,對他來說都沒什麼,可是我們知道以歐陽修的個性,以他對革新運動的忠誠,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言論,他遠在地方憤而上疏,他說什麼呀,說現在範仲淹等人已經離開了朝廷,這些人都是當時皇上您自己親自委任的大臣,國之重器,天下人隻知道他們是棟梁之才,可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犯了錯,他們罪犯何條,現在我不在中央做官,對中央的情況不太了解不太清楚,可我知道壞人要想誣蔑好人,無非是兩條,第一,善良的人他就說他們結朋黨,因為善良的人以義結朋黨,如果是手裏有權力的人,就說他們專權,我認為您就是中了這些人的毒了,有人在您的耳朵邊上說壞話,您聽了他們的話,在這封奏章的結尾,歐陽修說正直的大臣隻要在朝廷,小人就嫉恨他們。有謀略的大臣如果離開了朝廷,壞人就拍手稱好,您的朝廷裏頭現在全擠的是一幫小人和壞蛋,他們天天都在慶賀這些正直的大臣離開朝廷。皇上,我替你深深地惋惜。
大家聽得出來,他這個奏章有兩個語氣,前頭是給皇上分析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得懂道理啊。接著他看說不通的情況下,他直接就跳出來說了,說我都替你惋惜,那意思是說,像您這樣的皇上,耳朵根子太軟了,眼睛裏頭有白內障,看不清楚東西,耳朵也聽不明白東西,是不是?誰跟您一說什麼,您立場就動搖了。換句話說您的立場如此地不堅定,所以才害得這些忠臣們、這些大臣們紛紛地被貶。
大家要知道,這麼跟皇上說話那可是很沒有分寸的,這叫“忘身而報國”,那就是把話說出來,早都把自己的生死榮辱和升降都置之度外。那反對派能放得過他嗎?你小子到地方上去你還不老實,還教訓起皇上來了,皇上前兩天跟你說話那是跟你客氣,是不是?你真還把自個兒當根蔥了,是不是,怎麼著?貶的就是你們這批人,不把你們這批人貶了,我們怎麼能舒服呢?行,前邊跟你玩的文鬥你不吃,後來又給你來陰鬥的,後來又來陽鬥的,這回給你來一絕招,來一流氓鬥,哎,我就說你的生活作風有問題。你看壞人治好人他有幾種辦法,一種是正麵打擊,正麵打擊不行的話,他不打你了,他怎麼辦呢,他拿盆髒水在路邊等著你,你從路邊穿得整整齊齊往過走,啪,一盆髒水撂上去,對不起啊。這回完了,身體髒了以後覺得挺惡心,但也沒辦法。可是你想一個人身上被潑了一盆髒水之後,別人看著你也惡心,他的目的就是惡心死你,他惡心不死你他髒死你,他髒不死你他就讓別人看著你就是一個道德敗壞、道德淪喪的人,你的道德品質都不能保證了,誰還會信你說的話呢?所以摧毀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摧毀他的名聲,特別是他的生活作風方麵的名聲,
這不是就回到我們第一集的時候講的那個故事了嗎?歐陽修是怎麼最後被貶到滁州的,就是因為這幫人實在是把他拿不下了,最後就想這麼一流氓招,這流氓招也沒把他拿下,我們知道最後實際上是因為還有很多有天理有良心的人就不願意這麼做,不願意執行這樣一個誣告他的路線,最後歐陽修並沒有因為說生活作風有問題而被貶,是因為找了些別的理由被貶滁州。
畫外音:
歐陽修被貶滁州是“慶曆新政”政治改革的不幸,卻是中國文學的大幸,因為歐陽修到了滁州之後,才寫出了著名的《醉翁亭記》,使他的文學創作達到了又一個高峰,《醉翁亭記》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經典,那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在當時都引起了怎樣的反響?而它的流布傳播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康震:
你看我們現在,前麵講歐陽修講了四集,講到今天是第五集,繞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又回到了滁州,又回到了《醉翁亭記》。你還記得我們最開始講的時候說這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哪兒呢?在乎山水之間。他沉浸在山水之樂當中,沉浸在山水之美當中,那時候我就問大家,我說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四十歲的歐陽修難道僅僅就是到了滁州以後就沉醉在這山水的美景當中了嗎?現在當我們已經了解了歐陽修從最開始步入仕途參與革新的運動,經過了起起落落,不知道跟這些人經過了多少次的戰鬥,最後被潑了一盆子髒水,然後來到了滁州,如果你把整個的這前麵的四集講的內容都回顧了以後,你現在再來看這《醉翁亭記》,就別有深意。那歌上怎麼唱來著,“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大家說你弄錯了,歐陽修被貶滁州怎麼叫成功呢?你該不是保守派那撥的吧?你沒聽明白,《醉翁亭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散文史上的一道彩虹、一道美麗的風景,但是這道美麗的風景是怎麼來的呢?是歐陽修經曆了多少風雨才得來的,我們甚至都不希望他寫《醉翁亭記》,因為我們不希望他被貶滁州。但是他被貶滁州之後,這個被貶滁州的結果是經過了前麵我們講的那四集的所有的內容,才落這麼個結果,這時候四十歲的歐陽修他的全部修養、他的全部積累和他的才華都從《醉翁亭記》裏邊表現出來,所以這時候你要讀《醉翁亭記》,發現裏邊別有深意。它為什麼能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原因就在這兒。
其實我告訴大家,它不光是流傳千古,它當時就非常有名,一寫出來立刻流布天下,家家戶戶恨不能都有一本,到了什麼程度,我可以給大家說“天下莫不傳誦,家至戶到,當時為之紙貴。”這文章一寫出來,基本上小學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都在作文本上抄,抄得紙都貴了,就這誇張的說法,“洛陽紙貴”嘛。最邪門的是什麼呢,大家知道,他這個醉翁亭不是他蓋的,是什麼呢,是琅琊山上有一個和尚叫智仙,就是這山上是有僧人的,哎喲,這《醉翁亭記》一寫好以後可把這幫僧人忙壞了,為什麼呀,他這《醉翁亭記》寫出來以後,他就刻在那石碑上了,就跟咱們現在所有的旅遊者做的行為是一樣的,都聽說那山上有塊碑,死活就要上那山,就得去看那碑,不但看了,還要把那字拓下來,大家知道吧,要把它做成拓本。大家要知道拓碑的時候得用什麼呢,得用拓包來捶打它,你把紙貼上去之後,然後得用一個拓包來這麼很精心地把它拓得很平,把字都摳進去,這才能拓得清楚嘛,這拓包是拿什麼做的?拿氈做的。這寺廟裏頭所有的氈都被用光了,就這拓包天天擱這兒拓,庫房裏的氈都用完了,最後僧人們非常高尚,把他們鋪在床鋪上的氈都拿出來了,用鋪在床上的氈做成這拓包在這兒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