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山因為落霞而得名。
夕陽西下,淡紅色的陽光傾灑而下,灑在鬱鬱蔥蔥的落霞山上。
從落霞峰上往西邊看,連綿起伏的山脈都被鍍上了一層橘紅色。秋高氣爽的時節,如果能夠捧著一杯雨花茶,坐在落霞峰落霞寺最高的那個平台上去欣賞西側的落霞山,絕對是一種享受。
然而,此時此刻還真有兩個人對坐在落霞台,手捧著茶杯看著連綿山脈。
“師傅,您不是在閉關參悟佛法麼,怎麼喊弟子來這落霞台上看日落了。您昨天不是說成敗不在一朝一夕,而要日積月累不能偷懶,可是為什麼今天卻讓弟子如此放鬆,還弄出我們落霞寺今年新出的雨花茶。”
說話的人年紀稍小,正襟危坐在石凳上,在他的對麵有一個老和尚,披著袈裟,閉著眼睛感受這風、這茶水、這陽光、這天地。
覺慧年紀不大,從小就進落霞寺學習佛法,被仁慈大師看重資質收為關門弟子。不過收為關門弟子之後,周圍卻沒人羨慕,因為仁慈大師雖然法號仁慈,但是做事情卻是相當嚴厲,懲罰土地一點也不心慈手軟。
別人的懲罰是挑水做飯,清理院子,還要雜工幫忙。但是仁慈不一樣,他的懲罰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更深一層次。比方說挑水,他不會讓你從寺廟後頭的那口清泉中挑水,而是要去山腳下,還不給你錢讓你想辦法去山腳下那個村子弄個豆沙包上來。弄到了徒弟自己吃,弄不到,你晚飯沒得吃。
如果讓你清理院子,你還不僅僅要做到清掃幹淨,還要學會將垃圾分類處理。
哦,這裏所說的垃圾分類可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可回收垃圾以及不可回收垃圾,而是要求花是花,葉子是葉子,灰塵是灰塵,不同品種的樹木花草都要被一一分類。什麼時候分類好,什麼時候吃晚飯。
因此,在落霞寺裏頭,名字最為善心的是仁慈大師,但是做起事情最為嚴厲甚至是變態的也是仁慈大師。
覺慧一開始成為仁慈的關門弟子還很得瑟高興,可是兩三次一懲罰就立馬歇菜了。學的武功比別人難,受到的懲罰也要比別人嚴厲,但是吃飯、睡覺生活條件以及每個月的零花錢卻和別人一樣,並沒有因為他有一個流弊閃閃的師傅就有所特殊。
曾經有很多次,覺慧都在被窩裏頭埋頭痛哭,自己是做了什麼孽非得拜這個家夥為師傅。
“覺慧,師傅是不是和你說過,不該問的不要問,不知道該不該問的也不要問,多用眼睛去看,多用腦子思考,多用你的心去感受。凡事都有規律,明白的時候就明白了,不明白說明緣分未到。”
仁慈開口,覺慧點頭,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老和尚說話永遠都是雲裏霧裏的,想要理解字麵意思不難,但是想要知道他真正在表達什麼還是有點難度的。不過不管怎麼說,道歉總是沒錯的,師傅總不會因為自己道歉而懲罰的吧。
麵對教訓,覺慧開口道:“弟子知錯,多謝教誨。”
“不,你沒有錯,這一件事情你這麼問是正確的。”仁慈驀然開口。
“……”
覺慧瞥了師傅一眼,想死的心都有,連忙端著茶水給自己壓壓驚。
清雅的香氣灌進舌頭,又順著氣管緩緩進入肺裏,給人一種十分舒爽的感覺。醇厚的茶湯滑進食道,給人一種溫暖又有些甘甜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