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攻破一座城池,李自成常常是在喊殺聲中手揮花馬劍,同他的攻城部隊一起衝進城門。今天是他起義以來第一次改變進城方式,要使洛陽人民看看“奉天倡義”的“王者”氣概和他的軍容。隊伍前邊是手持長槍的三百騎兵,每四人並轡前進。在他和牛金星等人的背後是一大群親兵親將。那長槍的槍杆、槍頭的長度一律。將士們左手攬韁,右手持槍。槍尾插在馬鞍右邊安裝的鐵環子上,槍杆直立,在初春的陽光下看去像一隊十分整齊的槍林,隨著馬的行走而波動。那磨利的槍頭和猩紅色的槍纓,以及銀槍白鬃的“闖”字大旗和紅傘銀浮圖,在陽光中特別耀眼。

早飯時候,裏甲敲鑼傳呼:百姓們在南門外迎接闖王。約莫巳時三刻,等候在洛河兩岸的老百姓中間紛紛地發出小聲驚呼:“看,來了!來了!”人們看見闖王的騎兵走近,不約而同地跪到地上,但是他們並不像看見福王和文武大官時那樣低下頭去,俯伏不動,而是抬頭好奇地注視著。就在持槍騎兵到了麵前時,有人在地上小聲向身旁詢問:

“哪一位是闖王爺?哪一位是?怎麼沒有看見穿黃龍袍的?”

旁邊有人小聲回答:“闖王爺還沒有登極,不穿黃龍袍。”

“該不有一把黃傘?前邊該不有金瓜、鉞斧、朝天鐙?”

“別吭聲!來了,來了!”

李自成像往常一樣,穿一身青布箭衣,披一件羊皮鬥篷,戴一頂北方農民喜歡戴的半舊白氈帽,上有紅纓。他原來知道洛陽百姓和他的將領們要在洛陽南門外迎接他,卻沒有料到會有成百成千的窮百姓來到洛河北岸上迎他。他又看見,在傍洛河的小街上和直到洛陽南關的大路兩旁,都有百姓迎接,每隔不遠就為他擺著香案,為他的士兵們準備著熱茶桶和稀飯桶。他的人馬沿路不停,緩轡前進。闖王不斷打量著路兩旁的歡迎百姓,為著不使百姓害怕,他特地在臉上掛著溫和的微笑。經過多年的奮戰、坎坷和挫敗,今日勝利地走進曾經是九朝建都的名城洛陽,他沒法不感到心中激動。

離洛陽城門大約兩三裏遠的地方,李雙喜和張鼐飛馬前來迎接,而劉宗敏、袁宗第、李過和大群將領都在南關外立馬迎候。李自成在將領們的簇擁中穿過南關,看見所有店鋪都開門營業,門前擺著香案,門頭上貼著用黃紙寫的一個“順”字,而跪在道路兩旁迎接的老百姓的帽子上也大部分貼著一個“順”字。兩三年來,他有時也想著將來會奪得江山,建立新朝,但是用什麼國號,卻沒有想過。就在這刹那之間,他的腦海裏閃出來“大順朝”三個字,同時想到了“應天順人”這句成語。但是他沒有機會多想,已經來到洛陽南門。他抬頭望了一眼,看見城牆很高,城樓巍峨,城門洞上邊有一塊青石匾額,上刻“長夏門”三個大字。剛看清這三個大字,烏龍駒已經走進城門洞了。

劉宗敏等將闖王接進道台衙門,這是劉宗敏暫駐的地方。李闖王離開關陵之前,已經知道福王和呂維祺都在黎明時候捉到。福王帶著兩三個心腹太監出城後藏在東郊迎恩寺中,被附近百姓看見,稟報張鼐,將他捉到;呂維祺正要縋城逃走,被張鼐的士兵在北城頭上捉到。闖王望著張鼐問:

“福王的世子朱由崧,還有老王妃、小王妃,如何逃走了?”

張鼐很害怕,趕快回答:“現在已經查明,福王世子沒有跟他老子一道,他事先躲在安國寺,出城後由護送的衛士背著他逃到一個小村莊名叫苗家海,被我們的巡邏弟兄看見。弟兄們正要追上去捉拿他,他們從老百姓家裏搶了一匹馬,上馬逃走了。當時弟兄們不曉得他是何人,所以沒有繼續追趕。天明後在邙山腳下的亂葬墳園中捉到一個護送他的人,才知道他就是福王世子。老王妃和小王妃也是在混亂中縋城逃走,現在還沒有查出下落。我沒有捉到福王世子,請闖王從嚴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