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回:勇鬥匪賊奮力保家 恭祭祠堂光宗耀祖(下)(1 / 3)

《夢幻樓閣》:

第三十回:勇鬥匪賊奮力保家恭祭祠堂光宗耀祖業,

就在這時,一隊吹鼓樂手喧鬧而來,隻見這喧鬧的隊伍前麵是紅、黃、藍、綠、紫、橙、粉、桔八麵八色大旗引路,後跟八麵銅鑼“當當”敲響開道,又有二名槍手手握三眼銃炮,點燃那炮“嗵、嗵、嗵”三下震耳欲聾。這彩旗後麵便是兩名大漢抬著一塊匾額,這匾額長六尺有餘,高近三尺鎏金鑲邊,上係紅色綢緞把個匾額圍係起來。這黑漆底色的匾額上三個“武進士”鎏金大字格外耀眼,這匾額的左方陰刻陽凸著“皇清光緒元年乙亥科宋培基”幾個楷書金字。

原來當年頤和園比武會試,宋培基把那一百二十的大刀拋向空中後飛馬前奔,這大馬飛出不足百丈,宋培基仰目空中看那大刀突然其形如牛,宋培基吃驚不小,那慈禧亦看如牛,便口中驚呼:“哎呀,我的兒。”宋培基冒死接這大刀,慈禧驚呼這話未曾聽得,眾考官和眾武舉倒是聽得清楚,紛紛小籲道:“這武子還不快快謝恩,老佛爺金口玉言豈能戲爾。”宋培基冒死接下這大刀,未曾聽得慈禧這話,這也是他命不該與皇家攀親,若要接刀跪地謝恩稱慈禧為皇母,這宋培基豈不飛黃騰達高攀成為皇親國戚。可這倒使那位凶煞惡神的侍衛知其後患,若是這宋培基近於慈禧身邊告他二位夥同那苟副將擄掠民女,禍及鄉裏又怎能辯解?會試之後慈禧親對監考官道:“這武子就留在本太後身邊做繕修頤和園的副總監,並兼做訓教頤和園禦林軍的督軍,從三品官職。”那兩個侍衛更懼怕,原本的仇人一躍成為品大幾級的頂頭督軍,萬一哪天被認了出來定是必死無疑,這是後話。

卻說這宋氏祠堂重修慶典掛匾以後,這時世人當刮目相看宋家樓院。耕耘家豐,置田千頃,樓院林立;苦讀學問有成,族人中有在朝為官官職三品、四品的;又有鄉試舉人高人一等的;還有府試獲得貢生、廩生的,真是光了宗耀了祖,激勵後人,勤耕苦讀奮發作為。

其時的宋家寨以宋家樓院為主體挺起宋家寨村的脊梁。宋家寨自光緒年間匪劫以後,加高加厚了寨牆,牆外引進從葦子營流來的溪水疏通,修築了護寨河,東西寨門修築了吊橋,一條大街貫穿東西寨門,這樓院築於那高台之上,既可防洪澇的浸泡,又可顯出樓院處的高台雄偉。宋家樓院家盛糧豐,富貴繁華到了鼎盛。其聲譽名響密縣東半縣,有個破落秀才寫下一首順口詩讚譽宋家樓院的富甲一方,這詩曰:

密縣東半縣,

宋寨看樓院。

路行數十裏,

不走他人田。

牛羊騾馬會,

宋家占一半。

麻糖聲譽好,

香了幾個縣。

學子塾堂內,

個個皆英賢。

縣試前三名,

宋家全占完。

府試入榜者,

宋家榜上懸。

鄉試有舉人,

赴京有英賢。

進士武舉人,

皇敕賜名傳。

官職從三品,

四品亦有官。

積善施鄉裏,

仁德繼後傳。

樓院震不倒,

火燒金剛煉。

先人苦耕讀,

名望聲震天。

吾詩寫小彖,

拙作讚樓院。

這順口小詩倒把樓院的繁華描寫到極致。

仲秋的夜,秋風習習,秋意襲人。

中秋節晚上,宋克家與兒子雲山,孫子士鐸、士榮、士箴在宋家樓院那高七丈先叫做望京樓現在改名叫望月台上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