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二回:三回豫遇挫不失誌 參加黨更堅革命心(上)(2 / 2)

這一天宋聘三激動萬分,欣喜若狂。大會結束後他在廣州文房四寶的古肆上買下一副端石園硯,刻下“日月硯”三個篆體大字和篆體詩文抒發感想:

日月硯

甲子歲首遊奧市,於古肆買端石,以其圓像日月。遂憶諺有甲子年前,日月硯之語,而吾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開適應乎?讖蓋應鏟除軍閥與帝國主義者,從此“三五”得見天日乎。吾乃誌喜以斯名硯。

品山題

大會期間,宋聘三感到榮幸地聆聽了共產黨代表李大釗的發言,更堅定了他革命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於是揮筆在自己大會留影的照片題詩以表素誌:

奔走號呼四十四年,

而今代表到南天;

造三五拚腔血,

繼續前賢覺後賢。

宋聘三自題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四日,孫中山下令籌備黃埔軍校,因當時國民黨在北方處於秘密狀態,不宜公開招生,就指派國民黨“一大”代表回原籍招生。宋聘三和劉識學回到河南後立即找到中州大學教學的老同盟會員魏鬆聲,讓其物色德才兼優的先進青年。河南青年侯鏡如、王之宇、郭安宇、劉希程、劉先臨、仝仁、李正韜、肖灑、趙效統、田角民、蔡仁民共十一位赴黃埔一期學習。

一九二五年初,陳炯明叛變革命,孫中山一度遇難。陳炯明歸直係軍閥吳佩孚,吳佩孚為了援助陳炯明,即令河南督軍趙倜派常得勝師和樊鍾秀部開往廣東。宋聘三得知這一情況急赴樊鍾秀部,對樊鍾秀部說之以孫中山先生的大義,曉之以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中之理,使樊鍾秀幡然醒悟,率部投靠了孫中山。宋聘三被樊鍾秀委以豫軍秘書長,參加了保衛總統府的戰鬥。孫中山脫險以後親自頒發給宋聘三文虎勳章一枚和橢圓形內裝孫中山像的象牙雕刻的鏡框一個,以表彰其功勳並作紀念。

宋聘三手捧著這枚勳章,心裏怎麼也平靜不下來。自他一九零七年東渡扶桑求學與孫先生相識到今日,與孫先生這摯深的情誼使他更深深地感到,跟著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無悔之意。

孫中山看到宋聘三無聲中的深情大義,拍著他的肩頭說:“品三,古人進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實行,能實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進步。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

“先生,您的話學生聘三永記終生。”宋聘三望著因奔波於國事中臉上顯露得有些憔悴的孫中山,神情感慨地說。

孫中山微笑著說:“學者貴當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先生,我明白了。知道的就要做到,隻有做到了方對知道才有意義。”宋聘三悟到了孫中山這話中的寓意大理。

孫中山微笑著點了點頭,突然他幹咳了起來。

“先生,您怎麼了?”宋聘三關切地問道。

這時宋四小姐拿著西藥片,端著水杯急忙走了過來:“先生,您吃藥吧?”

孫中山接過藥片吞在嘴裏,接過水杯咽下去,說道:“我是做醫生的,知道沒啥大恙,偶有幹咳是肝火攻心所致,切不可恕叨於人。”孫中山愛憐地對這位小他一十七歲的夫人又是戰友與助手的慶齡說道。

“先生您要多保重,您肝病一直不好,一天伏案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伏案疾書到午時,慶齡真是於心不忍。”慶齡深切地說道。

“哎,慶齡莫悲切嘛。對啦,忘給你介紹了,他叫宋聘三,是你們宋家的人啊!”孫中山指著宋聘三對慶齡說道。

慶齡忙近前,從容大度地對宋聘三伸出了手。

宋聘三窘迫地無所適從。

孫中山笑了笑對宋聘三說:“握個手嘛,新社會要行新規矩,我們的事業就是共產黨倡導的反帝反封建,你咋還那麼封建呀。”

宋聘三急忙伸出雙手握著慶齡的手說:“夫人,先生貴體拜托您了,中華複興唯係他於一身呀!”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孫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宋聘三以國民黨元老和河南代表的身份赴北京參加了守靈儀式和追悼大會。會後宋聘三無法抑製悲痛的心情,揮筆寫下了悼念孫中山的悼詞:

中山孫公,亞東偉人。

革命領袖,共和元勳。

艱苦一生,為國為民。

三月十二,了凡脫塵。

噩耗傳來,驚魄動魂。

山愁殘川,日月昏沉。

如何贖兮,人百其身。

奪我先道,誰知迷津。

敢告同胞,各振精神。

勿負先生,一片苦心。

宋聘三這字裏行間無不寄托他對這位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崇拜的真情與寄托的哀思,奮起的精神與自我的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