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三回:韓複渠殺害革命人 宋聘三大義勇獻身(下)(2 / 3)

回頭再說宋家樓院。前幾回說到宋氏十四世嫡孫宋士箴由於熟讀“五經”“四書”,勤學不輟,在密縣童子試中獲得第一名,這是清末宣統年間的事了。這年間兄弟操外經商麻糖、染布之業,使得財源滾滾、聚富家業。二哥士榮操耕田畎,蓄旺糧豐,置田畝逾千頃,主持家政克勤克儉,十年之間富甲一鄉。其年間清朝腐敗無能,北洋軍閥你爭我奪混戰一方,害得百姓民不聊生,窮貧的赤民紛紛拉杆入夥匪幫,紅槍會、廟會、大刀會等各類民團紛紛揭竿而起,使得靠耕種為生的農戶人家更是提心吊膽,在惶惶恐恐中苦熬時日。為保一方平安,維持莊戶人家的平安生活,宋士箴被推任曲梁保衛團團總,又被選為密縣自治議會議員,為鄉親們辦事宋士箴更是竭力盡心。

他每天往返於村鄉之間,這裏因爭地邊打架;那裏因家庭械鬥;這裏因竊賊火拚動起槍刀;那裏因民團利益發生糾紛。宋士箴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用中庸調和為貴,以禮德說教疏氣,使得地邊爭吵息氣言好,使得家族糾紛重新和睦,使得火拚的刀槍停了手腳,使得各民團的利益互規互敬。這樣一來,宋士箴的名字響遍了密縣縣東,這以後哪裏要是有爭鬥吵鬧,有動槍動刀,隻要有人喊宋議員來了,爭吵者停了嘴,動槍者便停了手。你說這人要是有了名,就有這麼大的威力。

人常說,政通人和,要是政令不通,人豈能和?民以食為天,食以耕種為根。地裏不打糧食,食從何來?政者胡為,施以苛捐雜稅名多如牛毛,壓得百姓喘不過氣,官逼民反,這是人的本能。辛亥革命爆發,南方革命死氣沉沉,軍閥混戰割據一方,搜刮民財,派糧派款,使得鄉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百姓們就像久旱盼降雨,久渴盼甘霖,有誰能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共產黨的主張使他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共產黨的主張是好的,可他們能打天下嗎?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滿清王朝是被推翻了,北洋軍閥是被蔣界石的北伐軍打敗了,可蔣界石咋和共產黨幹起了仗?蔣界石這位國民政府的委員長會為國民謀幸福嗎?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推行的苛捐雜稅何時才能被取消?老百姓何時才能過上好日子?就在年逾花甲的宋士箴百思而不解的時候,宋聘三來到了宋家寨,回到了安厝於宋家先人的族人中。

宋聘三在宋士箴擔負管理員的曲梁保十甲圖豢養小學裏講學,讓宋士箴懂了什麼是三民主意,什麼是反帝、反封建,共產黨的主張就是為老百姓鬧翻身求解放。每次宋聘三到宋家寨講學、宣傳,宋士箴和宋聘三長談到深夜,每次都要學得一些新名詞、新知識、新學問,他打心裏希望和盼著共產黨的主張能早日到來,老百姓能早日從水深火熱中逃出來重見天日。每次宋士箴都想要宋聘三多住幾天,再多講一些新思想、新潮流給他和兒孫們聽。宋士箴看到宋聘三風塵仆仆而來,又匆匆忙忙而去,這位宋家老人已超出對族人的留戀,而是對共產黨人的崇拜。

國民黨苛捐雜稅的盤剝並沒有因宋士箴曾為密縣縣議員而減少,因地多交耕地稅,因樓宅多交房屋稅,因麻糖生意好交財源稅,因宋家人口多還要交人丁稅、壯丁稅、道路稅、上學稅,各式各樣名目繁多的稅收壓得這個聞名縣東的大戶人家喘不過氣來,稅賦使宋家樓院慢慢走向衰落,稅賦也使樓院人有了覺醒,他們從家財中想法擠出一些錢財來資助宋聘三他們,幫共產黨打江山。宋士箴對家人說:“咱們宋家自古以來積德行善,咱們能節省點錢給聘三他們用,為窮苦人謀福積的是大德,行的是大善。廚房裏該用的油鹽少用點;修房蓋屋別再買人家的磚瓦,用咱自己的燒磚窯燒磚瓦;從今後不準再穿洋布了,一律穿家裏的粗布衣;做麻糖咱就靠家人多下點力,別再雇短工了;地裏農活媳婦們也可以幹;麻糖鋪裏麻糖不許再亂吃了。為的是節儉點度日子,省點錢給聘三他們用。他拿著命為咱窮人賣力,東奔西跑受的罪比咱多得多,咱節省點吃穿算個啥?再說勤儉持家是咱大宋家幾百年來留下的好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