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二回:樹雄心勵精創大業 闖世界硬骨鑄品牌(下)(1 / 3)

當記者采訪他時,每當提起這事他都難抑心中的激情,正是這種激情激勵著他為他熱愛的事業,為他追求的奮鬥目標而不懈地奮鬥著。

二00三年七月一日,這是宋林祥難忘的日子,也是新光色人難忘的日子,經過一百二十天的苦幹,一座年產量達五千噸的鋯剛玉耐火材料廠建成了,一次試點火成功。望著電熔爐裏上千度高溫的鋯剛玉熔液的沸騰,望著從熔爐裏流出的液體澆鑄在模具裏,員工們快樂的熱情酷似這熱騰的熔液。可宋林祥並沒有輕鬆,熔液澆進模具,冷卻,切割,研磨,內質怎樣,隻有到那時才是成功的結果。

然而讓宋林祥欣喜的是工廠剛試生產,一個160噸的國外訂單就通過傳真傳到了鄭州新光色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當年建廠,當年生產,又當年獲得效益,這怎能不使宋林祥感到欣慰呢?

萬事開頭難,與其他一切事物一樣,新光色產品的生產也不是一帆風順,這160噸的國外訂單在外商驗貨時發現了一些不合格的產品,這些不合同的產品如果用在國內就是優質品了。因為這一些產品的原料大都是來自國外的原材料,品質優良純正,沒有摻加半點像有的耐火材料行業收購的再生料摻兌進去,這對提高窯爐的使用壽命至關重要。曾做過耐火材料的行家對宋林祥說:“宋總,就這幾塊磚,又不是用在窯爐的關鍵部位,對外商說明,無非是壓點價錢,就算了吧。”

宋林祥斬釘截鐵地說:“不行,我們是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就要做出中國人的品牌,別說是幾塊磚,就是一塊磚也不能湊和打包出廠,到國外,他們看的不是新光色的產品,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產品,我們不能因為這幾塊磚給國家丟臉。成本高就賠在我廠時在,決不能賠在中國人的臉上。”

在宋林祥的堅持下,這幾塊有瑕疵的磚被挑了出來當場砸掉,隨後又重新熔液、澆鑄、切割、研磨,僅此一項工廠就損失了數萬元。工廠賠錢了,宋林祥能不心疼嗎?這幾萬元錢能抵農民在莊稼地裏多少年的收成啊。可他更心疼的是他工廠的品牌,如果這第一筆做砸了,那麼新光色還怎麼走向市場?還怎麼為國家創下外彙?還怎麼走向世界?還怎麼對得起鄉親,對得起在這先人開墾的沃野裏崛起的工廠?

為提高產品的質量,為使“SGS”真正走向世界,為使新光色的耐火材料產品成為中國在世界同類產品的品牌,宋林祥毅然高薪聘請國外耐火材料專家為新光色耐火材料的技術顧問。

霍頓這位英藉學者,是具有四個博士學位的專家。當他來到新光色,看到那美麗的廠房,潔淨的廠區,先進的設備和員工們精湛的操作技藝,便欣然接受了宋林祥的聘請。霍頓博士對新光色產品的精心診斷,精意的分析和精誠的指示,使新光色產品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經常不斷地光顧工廠做技術指導和產品分析,為新光色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份又一份的國外訂單紛紛飛來,產品產量已供不應求。記者曾有幸參加了新光色在北京,在新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產品展銷會,展廳外在那巨大的會標下,新光色以其獨具的廣告形式引起了與會者步入展會的注目,展位處在展廳的黃金位置,使與會者一眼便瞧見“SGS”明顯的徽標。展位上那超長超重的特用耐火材料產品令外商和國內同行讚歎不已,他們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起步才剛剛兩年的建材行業裏新軍的產品。當他們詢問起與會的接待人員時,接待人員詳盡地介紹了這些產品,令那些黃頭發藍眼睛,黑皮膚大眼睛,白頭發高鼻梁的外商們連連“OK!OK!”地稱讚。接待桌上走了一撥又一撥,簽訂單,談意向的外商們令記者按動相機快門的手都發疼了,這話毫不誇張。每當記者同宋林祥談起那次采訪,宋林祥欣慰地笑了,可記者苦了,因為那次采訪記者為拍攝絡繹不絕的外商們同新光色的訂單,記者整整八個小時沒吃上飯,肚裏咕咕叫得全是礦泉水啊。